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交流材料

发布:笔杆子 时间:2024-05-02 字数:4218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高校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事关青年学子成长成才,事关民族地区人才培养,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大局。本文旨在调动少数民族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增强教育管理实践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实现立德树人和民族团结深度融合,解决“如何培养人”的新时代之问。

一、精准思维运用于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实践的可行性

精准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相结合的产物,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重要的方法论支撑。以精准思维引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实践是科学的选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人为本,价值导向的契合性。精准思维旨在助推社会改革发展进而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实践贯彻以生为本,客观分析少数民族学生的现实需求,把个体身心发展提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有效调动少数民族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助力其全面发展与成长成才,可见以人为本是两者共同的出发点和指导原则。

2.尊重差异,方法手段的有效性。精准思维提倡从细处着手,因人因事而异、因时因地制宜;少数民族学生民族种类、家庭背景、经济条件、成长经历以及文化程度等不尽相同,导致其现实需求具有鲜明的差异性,即使同一个体在不同的学习成长阶段需求也不同。因此,高校需要依据少数民族学生个体差异性,选择不同教育方法手段,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实践针对性及有效性,可知尊重差异是两者共同的着力点和基本遵循。

3.全面发展,目标任务的一致性。精准思维深度融入和积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体现在教育领域即精准育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是以民族大学生为对象开展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人、塑造人的实践活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其最本质目标,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最大限度发挥个人潜能,实现自身价值是两者共同的落脚点。

二、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现实困境分析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实践需要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鲜明特点,从细节处着手,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以期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但是,在作为国家治理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治理趋于精准导向背景下,少数民族学生工作仍然面临一系列现实困境。

1.教育理念理解贯彻不精准,存在所思非所愿情况。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是以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特定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根本,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其进行道德品质、行为规范、自我发展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实践活动,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当前部分高校未能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作为教育管理的出发点,工作开展过程中更多要求其遵守规章制度及提升知识能力,与少数民族大学生全面而自由发展息息相关的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求却没有得到重视和满足,这不仅与高校教育管理实践的根本目标不符,更与当代民族大学生内在需求相悖。高等教育需要精准理解贯彻党的教育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青年学子的才能和潜力,在学习、生活、工作等多方面积极引导其实现理想抱负、体现自身价值。

2.目标群体需求了解不精准,存在所供非所求情况。精准识别目标群体的需求是做好思政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从实践情况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可以较好地满足大学生群体普适性的基本需求,但是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受本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影响,具有个性化特点和差异化需求,部分高校并未对不同民族区域、成长环境、爱好习惯、年级专业等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分层分类教育,未能充分掌握和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关注的温饱、住宿、学费等生理需求;期待的安全校园环境、严格餐饮监管、完善医疗保障、清朗网络空间、和谐民族关系等安全需求;渴望的身份认同和心理归属等社交需求;追求的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等。在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实践中“供给”内容未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解决问题期待,呈现出同汉族学生教育管理实践的模式趋同、统一固化状态。

3.工作推进方法手段不精准,存在所用非所需情况。教育管理的方法手段是连接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纽带,在要素功能发挥中具有重要作用。精当的方法手段有助于促进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形成“交流、引导、教育”的良性互动,反之,则形成“僵化、互逆、对抗”的关系。目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实践习惯于沿用传统方法手段,重“理论灌输”轻“人文关怀”,多“规章约束”少“自我成长”,未能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方法手段助力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与此同时,“漫灌式”“粗放型”及“一刀切”的教育管理方法手段依然存在,导致工作开展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甚至存在隐患,未能达到教育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真正目的;更有甚者,未将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教育管理的主体和中心,一味以民族政策及校纪班规严苛要求其行为举止,把“不出事”当作“会做事”。

三、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实践的提升路径

高校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实践,需要结合其鲜明特点和实际需求“因材施教、因时制宜”,防止“一刀切、一般齐”,避免“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精准思维为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彻育人理念、探索有效方法以及构建科学机制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方向保障,有助于增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实践的针对性及实效性。

1.精准定位,秉承以生为本,尊重少数民族学生主体地位,着力提升高校教育管理实践实效化水平。教育理念对高等教育实践探索具有先导作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个性特长是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核心理念,这就要求高校坚持以生为本,认同少数民族学生同汉族学生一样拥有主体地位;注重服务优先,将学生是否需要、是否受益、是否满意作为教育管理实践前提;讲求宽容相待,给予少数民族学生更多的个性成长空间和自主选择权利。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实践在制定规章制度、安排部署任务及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加强对青年学子内在心理和成长规律的研究,要围绕学生、尊重学生、关照学生、诚待学生,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为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目标服务。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创造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有利条件和积极观念,激发少数民族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从而自觉地将学校的规章制度内化为个人的行为习惯;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际需求,并积极为他们搭建展示风采的舞台及互动交流的平台,把满足学生合理诉求和解决学生实际问题贯穿于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实践以期提升工作实效化水平。

2.精准谋划,注重因人而异,加强个性培养,大力实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实践差异化方法。少数民族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特色组成部分,在不同民族地区历史和现实的作用影响下,其心理特质、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呈现出或显现或隐蔽的差异性,即使同一民族的不同少数民族学生个体及同一民族的同一少数民族个体在不同成长阶段,其表现和需要也大不相同。因而,推进高等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实践走深走实,需要结合其需求和动机、自我意识、心理特点等方面内容加强个性塑造培养,有的放矢精准施教。既注重民族学生需求的层次性,不仅关注其低层次需求,例如帮助少数民族学生缓解求学环境不适应问题;也要关注其高层次需求,满足少数民族学生展示传播本民族文化的心愿。又注重民族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包括生活上的、学习上的、物质上的、精神上的需求。此外,还要注重民族学生需求的动态性,不同时期的需求有所不同,当其低一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追求高一层次需求,例如民族学生解决社交需求与汉族同学交朋友后就希望满足尊重需求,获得个人尊严及民族荣誉,赢得师生广泛认可。

3.精准施策,把握需求导向,解决实际问题,全力构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实践常态化机制。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工作,要善于掌握其鲜明特点,深刻把握其发展动力,改变传统“大水漫灌”“无序发力”方式,以阶梯式需求满足规律为工作开展重要抓手和有效支点,紧紧围绕满足少数民族学生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来全力构建高等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实践常态化机制,实现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满足少数民族学生生存型需求,这是教育管理实践顺利推进的基础条件。因此,高校要合理规划、加大投入,在尊重少数民族学生风俗习惯的前提下,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满足学生对基础设施和日常管理的需求,例如改善寝室住宿条件、丰富民族特色餐饮、落实扶贫助困政策等;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期待的安全需求,高校要高度重视平安校园建设,保卫处、校医院、后勤管理处等职能部门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营造民族团结浓厚氛围,全方位为学生创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另一方面,当生存型需求得到较好满足后,少数民族学生会要求满足发展型需求并且为之努力。因此,高校应突出对民族学生的自我培养,引导其通过“党员一帮一”“汉语角”“中华民族一家亲”等活动提升汉语表达能力,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助力社交需求实现;通过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促进其积极性及主动性的增强,保障其正当权益受到尊重和保护;充分整合多方优质资源,积极对接社会发展需求,依托实践体验教育、就业指导帮扶等形式助推少数民族学生多元人生目标的实现。

精准思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治国理政全过程和各环节,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实践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面对具有鲜明特点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以精准思维为引领,通过精准定位,践行以生为本育人理念;精准谋划,探索个性培养有效方法以及精准施策,构建需求导向科学机制来进一步提升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水平,不断增强少数民族学生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大约剩余30%的内容被隐藏了
阅读全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