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在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发布:金刷子公文 时间:2024-05-24 字数:2315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求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心理育人是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学院牢固树立“大思政”和“大心理”育人观,实施“启心润德”心理育人护航工程,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生成长各环节,实现了心理育人与思政工作的深度融合。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优化顶层设计,构建心理育人共同体。构建“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分管领导靠前指挥、心理中心主动指导、二级学院主体落实、学生个人积极配合、家庭和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的心理育人共同体。制定《**学院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学院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帮助学生疏心解困,守护学生心理健康。2022年9月,依托学科、专业、人才优势,学生工作处与精神卫生学院联合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中心,全面负责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工作,我校心理育人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突出思想引领,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开设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为主、“心理+行为+精神”三位一体18门选修课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群,从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中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方面。例如,在“压力管理”部分引入乐观豁达、永不放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学习适应”部分引入态度端正、意志坚定的“钉钉子精神”等。通过课程教学,巩固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同时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探索自我、认识世界,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获评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师获第三届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组“二等奖”。

三、建强师资队伍,助力学生逐梦远航。着力建设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心理健康教师工作队伍。按照1:4000比例配备专职教师,选聘兼职心理咨询师10名、心理督导师2名、特聘心理与精神科专家10名。每年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方式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培训,定期开展专兼职心理咨询师朋辈督导和专家督导活动。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工作室”,探索“以老带新、骨干示范、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队伍建设模式。持续提升教师队伍的育人水平和专业能力。教师不仅是专业知识的“教导者”,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注重培养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纳入教师在岗培训、师德师风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的价值引领作用。

四、激发朋辈活力,护航心灵健康成长。发挥朋辈队伍在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活动开展、心理危机摸排和干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导心理健康协会开展趣味运动会、荧光夜跑、读书分享会等特色活动,其中“洞悉自我”朋辈团体辅导活动已连续举办42期,受益学生千余人。每年选拔一批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护航员,通过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认证、科普讲座、朋辈互助活动,打造一支具备心理自助与助人能力的朋辈心理护航队伍。近两年,我校已有600余名朋辈心理护航员具备识别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的能力,掌握设计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技巧,他们“持证上岗”,为身边的同学提供心理支持,从被教育者转化为宣传者和教育者,实现“自助-互助-他助”的转变,为学校心理育人工作注入了青春活力。

五、强化咨询服务,守护心理安全防线。谈心谈话全覆盖。根据心理问题分类指导的原则,保证每学期重点学生谈心谈话全覆盖,动态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根据谈心谈话情况,及时建立或更新学生电子心理档案,分类开展跟踪干预工作。心理咨询有深度。据统计,自2021年以来,中心每年接待来访学生500余人次。面对学生预约咨询量、转诊数持续攀升的现状,我校充分发挥专兼职心理咨询师作用,开展“面对面、线对线、不留白、不间断”的心理咨询服务,满足学生咨询需求。开通学校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畅通咨询服务通道,及时帮助学生化解不良情绪,守护学生心理健康防线。通过心理咨询,引导学生反思自身价值观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收获自我观照的能力和探索自我的勇气。团体辅导见成效。定期调研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扰,提供“定制”团体心理辅导服务。近年来,开展了以生活适应、人际关系、团队凝聚、生涯规划等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情绪调试能力和挫折应对能力。使得有同质问题的学生在团体心理活动中汲取营养、感受温暖、获得成长。

六、开展主题活动,塑造积极健康人格。将心理健康活动融入“五育并举”大思政格局。以德育心,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试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彰显新时代大学生积极向上、自强不息、勇担重任的青春力量。以智慧心,通过课程教学助力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举办“心理文创设计大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举办“心游书海,涵今茹古”阅读分享会活动,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体强心,充分挖掘学校特色体育教学资源,打造中医功法八段锦、中医养生与太极拳、健身气功·大舞、健身气功·易筋经等一校多品“体医融合”特色品牌,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以美润心,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大学生社团文化节、合唱节等活动,引导学生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以劳健心,开展志愿服务、宿舍卫生评比等活动,让学生学习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

大约剩余30%的内容被隐藏了
阅读全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