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发言: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发布:金刷子公文 时间:2024-06-04 字数:1908字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起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这是今年乃至整个“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第一位的任务,针对衔接过程中存在的基层组织建设不力、人才智力欠缺、产业发展缺乏后劲、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乡村文明不足等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注重从政策、产业、基础设施、人才、乡村治理等方面入手,把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进行科学的路径选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做好政策衔接。一是留出政策接口和缓冲期,保持扶贫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将政策支持对象由贫困村、贫困户向欠发展行政村转移,巩固“两不愁三保障”保障水平,跟踪脱贫人口收入情况,防止脱贫人口返贫,健全低收入人群常态化帮扶机制。对现有扶贫政策进行梳理,强化扶持政策接续用于乡村振兴,做到扶上马、送一程。二是丰富现有政策内容。进一步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决策议事机制、绩效考核评估机制、事项跟踪办理机制、项目推进机制等,推动脱贫攻坚一整套有效机制办法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与此同时,将农村低保兜底、医疗扶贫等政策纳入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中,积极构建多元参与、通力合作的乡村振兴大协作大推进格局。

做好人员衔接。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衔接,落实县乡抓落实工作机制,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层层压实责任。在5年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将贫困村、非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员、帮扶责任人等工作力量整合过渡到乡村振兴上来,稳有序推进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调整转换,保证脱贫村发展思路的连续性,持续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二是打造适合人才发展的平台,通过搭好创业服务平台,建设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和大学生创业园等创业就业孵化基地,促进农业与现代产业跨界配置要素,吸引一批懂技术、善经营、有资金的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完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和技术转移服务网络,引进、培育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市场的力量汇流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农业领域,激发市场活力。三是建立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

做好规划衔接。结合中央、省市县对乡村振兴的新目标要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做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一要在巩固前期产业扶贫成果的基础上,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有序实现扶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具有本土特色和资源优势的产业体系,持续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战略空间。二要把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作为乡村振兴的先手棋,在两项改革后的行政村(含原贫困村)中确定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示范创建村,进行集中支持。三要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随着脱贫攻坚既定目标的实现,传统农业产业结构也进入了调整期。因此,需要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基础支撑,以农村改革和创业创新为引领带动,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为联结纽带,走农业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营、合作化生产之路,形成分工明确、紧密衔接、运行高效的多元化产业形态和多功能产业体系。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把扶贫产业转化为乡村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活力动力。打造以龙头带动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增收新模式。乡村振兴背景下,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遵循市场规则,通过契约实现产品交易的联结。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提升小农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增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能力和造血机制。优化乡村休闲产业,积极推进传统农业种养业提档升级,向农产品精深加工、生态休闲养生、传统特色文化传承等多功能发展,从而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做好治理衔接。一是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五清”行动为抓手,集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特别是超市(小卖部)、餐馆、农贸市场等场所环境卫生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二是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入户路硬化、建立公路“路长制”、开展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改造、加大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力度,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三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移动宽带网络和广播电视服务网络全域覆盖,实现镇村综合文化活动场所达标。四是加快乡风文明建设。结合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工作,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营造比超赶学的文明新风,完善村规民约,消除陈规陋习,培育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维护社会公德。树推先进典型,大力宣传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的劳动模范,激发乡村振兴的热情和信心。

大约剩余30%的内容被隐藏了
阅读全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