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若干思考

发布:金刷子公文 时间:2024-06-06 字数:1667字

当前,公立医院的综合医疗改革正在持续深入推进,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部门是医院规范经济活动、强化内部控制、防范运行风险的重要部门。若想要提升公立医院自身的治理能力,需要高度重视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针对当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可能面临的风险挑战,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促进公立医院健康、稳定发展。

一、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面临的风险挑战

(一)审计人员自身技术水平不高。随着财务管理软件、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等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出现,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医院庞大的数据获取需求。在大数据时代,由于数据冗杂、价值不一、格式各异等原因,因而对内部审计人员自身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对大数据技术掌握不熟悉、不全面,可能会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在取证、分析医院庞大的数据时,由于取证不全、分析不透彻而产生审计风险。

(二)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创新。在当前的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有些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可能按照固定的工作模式,定期定量地对医院的某一些经营环节以固定的工作方式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由于相关的程序不是领导交办就是前期已经固定,这就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缺乏积极性与对问题的探索精神。甚至于某些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中抱着不得罪人的工作态度,始终秉持着陈旧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观念,缺乏工作创新,最终影响着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三)内部审计结果应用不充分。有些公立医院在开展内部审计的过程当中,将工作重点全部放在了会计账务处理的正确性、资金的安全性等琐碎的工作上,忽视了最终的审计结果所反映出来的关于医院会计监督管理和经营参谋等方面的具体内容。此外,一些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没有制定非常明确的目标、计划,也没有按照具体的情况对结果进行严格的反馈,或者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够规范的现象,最终致使审计工作变成一种形式,致使最终的审计结果未产生相应的作用。

二、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一)培养数据分析人才。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让内部审计更加精准地找出业务重点监控领域,提高监控效率。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各公立医院共同关注的热点,审计工作离不开与大数据的接触,因此,要想在大数据环境下更进一步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就需要专业的数据分析人才,使内部审计团队始终保持较高的信息化程度。内部审计团队有必要定期开展计算机审计培训,全面培训复合型内部审计人才,围绕Python、SQL数据查询等内容展开,利用信息化技术抓取需要的数据,防范审计风险,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创新内部审计方式方法对于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来说,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机构一贯的工作方式,而应积极吸收创新的内部审计工作技能并提升自己的观念,以优化其工作流程,打破传统的检查框架,实施多种多样且创新性的内审工作方式。可以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法引入其中,并积极构建审计风险模型。审计人员在了解医院历史、内部控制以及经营环境的基础上,对相关风险进行科学有效评估,从而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方法降低检查风险,从而合理控制内部审计风险。

(三)以审带教培养后备人才。应充分利用审计实践来培养人才,通过“学中干、干中学”的方式实现内审人才的梯队建设。采取“师带徒”模式,安排审计新人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项目,从实践中快速获取审计技能和经验。老师可以先带领新人旁观审计全过程,讲解各环节注意事项,然后让新人在指导下独立完成简单工作,逐步掌握基本技能,后续可以指派模块供新人练手,并对练习结果进行点评,帮助改进;对每次审计结果进行研讨,总结提炼审计的方法与技巧;开展案例分析培训,提高新人应对复杂审计情况的能力。

公立医院肩负着服务人民的重任,其发展质量事关人民的身体健康。内部审计是公立医院强化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发现和督改问题是起点,防范风险、完善医院管理举措以便更好地服务人民才是最终目的。公立医院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审计部门的价值,促进医疗事业更加稳健和可持续发展。

大约剩余30%的内容被隐藏了
阅读全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