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内审工作需要提升的能力和处理好的关系

发布:金刷子公文 时间:2024-06-26 字数:2244字

随着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的全面贯彻落实,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进一步突出审计工作“政治性”、“全面性”和“权威性”三性要求,需要充分发挥“卫士”、“医士”、“谋士”三士作用,对内审工作能力的锻造提出了更高要求,也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处理好几种主要的关系。

一、内审工作要锻造几种能力

1.落实重大决策部署与防范具体经营风险相结合的能力

按照党中央对审计工作“如臂使指”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内审要牢牢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党中央和公司决策部署要求,如科技创新、网信安全、产品运营体系等;二是牢牢把握“三新一高”(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紧盯业务提质增效问题;三是牢牢把握公司战略,例如中国移动的“一二二五”战略;四是牢牢把握依法合规经营底线。内审人要“致广大而尽精微”,要不断提升审计监督政治站位,对宏观战略把握准、领会透,据此统筹并优化配置审计资源,找准审计工作具体着力点,推动公司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2.提升发现高质量问题的能力

发现问题是审计的首要任务。公司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方面面,内审应该从哪些方向着手,如何高质量地发现问题、发现高质量的问题?内审人员要深刻理解战略、理解业务,充分挖掘问题背后深层次原因,重点关注以下两种情形:

一是管理盲区。例如今年我们开展的某个专项审计,公司在这方面的制度和系统都处于盲区,导致全国存在较多共性问题。一个业务领域没有制度和系统去约束,“无知者无畏”,业务发展速度越快、拓展范围越广,带来的风险也越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并由相关业务条线主管部门去建章立制,填补管理空白。

二是有制度但执行不到位且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尤其是现场管理问题。销售“触点”是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如果“末梢”管理不到位、数据不真实,业务底层基石不牢,会严重影响公司高质量发展。审计暴露出的现场管理问题需要深刻剖析背后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采取有效手段去约束和规范。

3.建立整改长效机制的能力

审计一边在发现新问题,但另一边“沉疴旧疾”还在不断冒出,很多是屡查屡犯、前改后犯、左改右犯的“顽疾”。我们内审不仅要做能防范紧急风险的“卫士”,更要做能够彻底切除病根的“医士”,以成果运用为导向推动审计整改,落实“如雷贯耳”的要求。

要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打标”,对整改分类施策,深入挖掘屡改屡犯的根源以及机制性问题。有的是客观上整改难度比较大(比如整改涉及面广需要多部门协同的、需要较大的系统改造工程等),也有的是主观上被审计单位有动机继续犯错。公司整体的“土壤”环境对根源性整改至关重要,审计提出整改建议只是第一步,后续更需要业务主管部门牵头、跨部门横向打通业务断点、纵向与属地区域公司联动整改。尤其对于“表象在基层,根源在总部”的问题,要坚持标本兼治,多措并举压实整改责任,通过机制保障发挥总部职能部门“管总”职责,一定程度上解决总部管理虚化的问题。

4.运用数智化审计技术的能力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中国自身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原来粗放型、高投入型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符合我国发展阶段的要求。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

中国移动作为科技创新企业,要从“+AI”向“AI+”转型。终端公司作为集团科技创新重要的一环,也需要求真务实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结合到我们内部审计工作,要与时俱进升级数智化技术应用,积极打造“AI+审计”新质生产力,发挥数智化审计“现场+远程+云化”的功能,努力打造“碳硅并举”的审计作业高质量新形态;在常态化持续审计的基础上,实施“小切口进,深层次挖”的风险扫描核查,落实“如影随形”的要求,消除审计死角和盲区,将审计关口前移;发挥好“谋士”作用,积极为公司培育新质生产力、布局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化管战建协同建言献策。

二、内审工作要处理好几种关系

1.经营业绩与风险防控的关系

大约剩余30%的内容被隐藏了
阅读全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