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地处xx县西南部,辖区内总人口x.x万人,全镇耕地面积x.x万亩,人均x.xx亩,粮食作物以小麦、水稻为主。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成因
众所周知,农业特别是种粮的收益较低,农民收入提高幅度小。表面的原因是,农产品价格不高。更深层次的原因却是,农业的经营规模偏小。在我们xx镇,总人口x.x万人,耕地面积x.x万亩,人均耕地才x.xx亩,经济效益较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要解决收益较低的问题,势必需要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把大量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转移到二、三产业,进而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
(二)农村土地流转的模式
1.实现土地流转,我镇主要以依托专业合作组织及依托种植大户两种形式,实现土地流转。
2.依托专业合作组织,实现土地流转。依托集体经济组织,以经济合作社企业化形式,推动规模经营。我镇双洋村村成立了经济合作社,,农户将土地交给合作社,不仅可以共担风险,还可以在合作社打工,一举两得。
3.依托种养大户,实现土地流转。由种田能手或养殖大户租赁承包土地,凭借自己的技术,以一业或一个产品为主,实行集约经营。我镇陈楼村农户王家美,通过在外学到的科学种田的新技术,回家乡发展,通过租赁、承包等方式,整合了双洋村。陈楼村连片300多亩耕地,建成家庭农坊,第一年传统种植,第二年建大棚、水稻育秧坊,几年后的规模化经营就走上正轨,还可以带动周围农户。目前,我镇种植面积在50亩至99亩的种养大户120户,100亩至500亩的种养大户十户,极大的带动了周围农户农业的发展。
(三)土地流转的主要特点
1.土地流转对象多样化。土地流转的对象从初始的本村农户之间逐步流转向农民专业组织、种养业大户。
2.土地流转中政府引导作用明显。农村土地流转之所以能得到较快的发展,除了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有力促进外,政府的积极引导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我镇紧抓契机,目前为止,土地流转近18000亩,单纯的经济因素是不可能在短期内使土地流转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的。这正是政府积极引导农户走合作社的道路,才有了如此成绩。
3.土地流转动机发生变化。前些年,一些村级组织和农户为了完成税费上缴任务或避免土地撂荒受罚,把土地无偿转包给别人,土地使用经营权不仅没有收益,反而成为一种负担。近年来,中央对新农村建设实行了“多给予,少收取”的政策,特别是取消了农业税,实行了粮食贴补政策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高涨,加快了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步伐,土地产出效益明显提高,不论是村集体组织规模流转,还是农户自主进行流转,其动机都是为了增加收入。可以说,二者的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进行土地流转的积极性都有了提高。
4.土地流转的范围不断拓宽。中央实行一系列惠农政策后,农民种田的成本进一步降低,惜地意识提高。土地流转从农户相互间的自发流转向组织化、有序化流转发展。土地流转的对象由原来的村内进行,扩展到村外。
二、当前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践证明,农村土地流转不仅确保了农民的收益分配权,而且对促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农民收入等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然,我们在看到农村土地流转取得的良好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它存在的问题,因为只有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对症下药解决问题,这种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一)农民受小农思想束缚限制了土地流转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恋土情结较为严重,认为只要有了土地,生活就有了保障,宁可粗放经营,甚至不惜撂荒弃耕,也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尤其是取消农业税实行粮食补贴后,一些私下转出土地的农民,又开始收回原有承包地自己耕种,特别是一些多年在外打工经商者回家要求种田的。也在着部分农民对土地流转政策心存误解,有的认为土地流转就是对承包地的重新调整,也有的怕转出后,政策一变失去承包权,就会没有依靠和不安全;另外,多数农民小农经济思想意识比较严重,小富即安,投资兴业怕担风险,务工经商怕丢地权,满足于守土经营或交亲戚耕种比较放心。
(二)维护农民利益和发展效益农业的冲突时有发生。
通过土地流转实现集约化生产、提高土地生产率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然而按人口均分土地容易形成“插花地”、“箱子田”的格局,难以形成规模经营。要实现土地的集中连片,有赖于承包土地的农户一致同意。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出现绝大多数农户同意,极少数“钉子户”不同意的情况。维护少数农户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与推进效益农业的发展之间会发生冲突。如何解决这对矛盾,至今还没有很好的办法。目前也还局限于依赖干部反复细致的思想工作,争取农户同意,或动员其置换土地。
(三)土地流转的市场需求不足
农村土地流转的目的在于合理配置土地资源,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而过低的农业收益以及农业投资存在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使得各种资本对经营农村土地动力不足,造成了土地流转市场需求不足。此外受农村土地及其附着物不能担保和抵押贷款的政策限制,以及农村金融的缺失,又阻碍了农民和投资方发展高投入的农业产业。
(四)土地流转难成规模
土地使用权流转具有不稳定性,主要是因为非农产业的不发达和非农就业机会不多,外出务工就业相对不固定,经商风险较大,农民创业本领不强,技能素质不高,年龄结构偏大,农业收入仍是许多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形式,由此,许多农民不愿放弃承包土地,分散种植与规模经营成为一对鲜明的矛盾。大部分土地流转后仍旧处于分散状态,无法集中连片。另外,许多土地流转是在农户间自发进行的,缺乏专业组织引导土地流转,组织化规模经营机制不健全,难以改变土地分散种植经营的局面。
在今后的工作中,xx镇将着重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化建设,加大土地流转宣传力度,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引导,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机制,强化土地流转中间组织服务功能,努力将土地流转这项工作做好、夯实,实现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