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工作方案

发布:笔杆子 时间:2024-09-06 字数:8211字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精神及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措施》工作要求,以县城为重要切入点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提升县城发展质量,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基础及趋势研判

(一)发展基础。xx县位于xx省东北部、东江上游、粤赣边境的九连山区,全县总面积xxxx平方公里,辖xx个镇,为xx北部生态功能区,是赣深高铁、京九铁路和粤赣高速南下入粤第一县。全县拥有矿产资源x类xx多种,有“非金属矿产之乡”美誉;拥有天然温泉点xx多处,被称为“中国温泉之乡”;拥有特产xxx种,是华南优质稻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南端的猕猴桃生产基地,近年来成功申报猕猴桃、腐竹、丝苗米等x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同时被纳入省级油茶跨县集群产业园建设名单,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农产品供应基地。xxxx年,xx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xxx亿元、农业总产值xx.x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xx.x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x.x亿元,xxxx—xxxx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x.x%,xxxx年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x%,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又稳又好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

1.产业发展情况。xx县深入实施“产业兴县”行动,坚持制造业当家,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三个六”产业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县钢铁产业支柱地位突出,xxxx年钢铁规上企业实现总产值xx亿元,福和产业园北扩工程和大坝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产业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可穿戴饰品产业园、高岭土高新材料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六个十亿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腐竹产业园已建成试产,丝苗米产业园建设有序推进,猕猴桃、腐竹、丝苗米和油茶(跨县集群)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凸显,“六个十万亩”农业种植基地建设提质增效;印象新天地商业综合体已建成开业,林寨古村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功打造第三批xx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醉美客乡·绿色xx”,全域旅游建设加快推进,“六大服务业”培育成效初显。

2.人口流动情况。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xx县全县常住人口数为xxxxxx人,与xxxx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xxxxxx人相比,十年共减少xxxxx人,下降x.xx%,全县常住人口呈小幅流出态势。下辖的xx个镇中,有xx个镇的人口减少,人口减少较多的x个镇依次为:彭寨镇、大坝镇、合水镇,分别减少xxxxx人、xxxx人、xxxx人。阳明镇作为城区镇,是县城所在地,常住人口数为xxxxxx人,近xx年人口数占比由xx.xx%增长至xx.xx%,县城人口规模在不断扩大。截至xxxx年底,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xx.xx%。

3.财政收支情况。xx县财政收支缩减明显,工业经济税源总量小,税收支撑基础较弱,财源基础不稳固。xxxx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x.xx亿元,同比减收x.x亿元,同比下降xx.x%,占总收入xx.x亿元的x.x%。全县财政收入有限,对上级转移支付依赖度较高,上级补助占比xx.x%,全县财政支出主要依靠转移支付和上级发行的债券资金,xxxx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xx.x亿元,同比减支x.x亿元,同比下降x.x%,近三年年均下降x.x%。

(二)发展趋势研判。xx县存在产业基础薄弱、公共资源配置不均及财政收支矛盾等发展问题,也面临着与珠三角、赣南地区及周边城区在产业、资本、人才上的激烈竞争。赣深高铁全线通车后,不仅有效促进了xx县与高铁沿线城市在资本、物流、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以及消费性要素间的快速流动,也增强了与粤港澳大湾区、赣南地区产业与经济的交流。在全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背景下,xx县将紧抓“制造业当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绿美生态建设等重大机遇,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补齐制约县域发展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短板,结合“县城一园三区融合、乡镇联动发展”的空间发展策略,充分发挥县城优势,强化县城辐射带动作用。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xx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尊重县城发展规律,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促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县城辐射带动乡村能力,为我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三、建设任务

到2025年,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水平稳步提高,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38%,县城常住人口达22万人,县城人口及经济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

(一)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1.增强县城产业支撑能力。依托深圳福田(xx)产业转移工业园、大坝产业集聚区等2个产业发展平台,高标准规划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重要承载地;做大做强支柱产业,重点发展壮大“钢铁、腐竹、食品饮料、新材料、生物制药、可穿戴饰品”六大主导产业,提升“六个十亿级”产业集群发展效益;巩固粮食安全生产基础,加快“六个十万亩”农业种植基地建设提质增效,推动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培育“地理标志”产品、名特优新农产品公用品牌,发展生产托管、农资供应、技术集成、农产品营销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县发展和改革局牵头,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配合)

2.提升产业平台功能。加快推动福和产业转移园北扩工程及大坝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带动大坝集聚区、合水工业区联动发展;开展基础设施、产城融合、产业能级、营商环境、运营能力“五项提升行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资源要素筹集、运营管理、招商引资“五项建设计划”,打造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争创省、市重点支持承接产业有序转移的重要承载地;加快大坝产业集聚区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大坝产业集聚区申报省先进材料特色产业园;推动丝苗米加快建设国家级发展融合园;推动园区数字化改造,鼓励引进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县发展和改革局牵头,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统计局、县税务局配合)

3.完善消费和商业流通设施。培育创新消费业态,完善大坝水背古树缘乡村旅游、弘顺东江缘生态旅游、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发展夜间旅游、高铁经济等消费集聚区;加强文旅融合发展,推动林寨古村、九连小延安、荣佳国韵、热龙温泉等景区景点功能提升;加快印象新天地商业综合体运营,提升百盛广场、坚强百货、宏昌购物广场、商业步行街等商贸旺地配套设施;谋划推动县城公共仓配中心设施建设,加快xx供销天业(xx)冷链物流产业园建设,发展县域物流共同配送、集中配送,鼓励社会力量布设智能快递箱;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道路、旅游厕所和旅游景区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牵头,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县供销合作联社配合)

4.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深入实施“xx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农村电商”“乡村工匠”工程,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大力支持职业技术学校与高等院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推动形成多元化的中职教育联合办学格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大订单式培训力度,提升县域技能人才自给率;落实好培训补贴政策,畅通培训补贴直达企业和培训者渠道。(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教育局、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配合)

(二)完善市政设施体系,夯实县城运行基础支撑

5.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积极谋划推动连平武高速和河惠汕高速北延项目等交通项目,完善赣深高铁xx北站站点综合交通枢纽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国道G238线鸭塘至兴隆中桥段改建工程、省道S253线热水至青州段改建工程、省道S512线林寨兴井至合水良排段、大环城二期、“四好农村路”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推动设置连续的非机动车道,健全配套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等的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布局在老旧城区、医院、学校、物流货运集散点等重点区域的停车设施。(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牵头,县自然资源局、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配合)

6.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建立健全县、镇、村(社区)三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完善协同防灾减灾救灾联动机制,建立与气象、水务、自然资源、地震和住建等部门的响应联动机制;强化公共建筑应急避难功能,加快推进市政消防栓、微型消防站建设;建立健全消防水源规划、建设、修缮、维护等方面的长效管理机制。(县应急管理局、县自然资源局牵头,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水务局、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县消防救援大队、县气象局配合)

7.加快管网和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推动老旧小区、老化燃气管道更新改造;逐步推进全县具备条件的电力、通信架空线入地迁改,推动电网智能化升级;完善老旧小区及周边水电路气信等配套设施及无障碍设施;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统筹推动老旧厂区、老旧街区改造。(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牵头,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供电局配合)

8.推进数字化改造。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县5G网络全覆盖;推行县城运行“一网统管”,构建物联感知数据共享管理系统,加快建设智能电表、智能水表、智慧灯杆等感知终端,加快普及建筑物二维码门(楼)牌;推行公共服务“一网通享”,促进学校、医院、图书馆等公共服务机构资源数字化;推行政务服务“跨域通办”,提升“粤系列”平台应用水平。(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牵头,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县教育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配合)

(三)强化公共服务供给,增进县城民生福祉

9.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推进县人民医院向三甲医院标准提标升级,有序开展县人民医院综合楼(二期)扩建、县疾控中心新建实验大楼、县妇幼保健院发热诊室、县第二人民医院和精神病专科医院项目建设;加强县级公立医院与xx省三甲医院开展医疗卫生“组团式”紧密型帮扶行动;完善突发重特大疫情防控规划和应急救治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配合)

10.扩大教育资源供给。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供给,加快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推进福和小学、福星中学和青州中学等学校扩建工程建设,推动东山、城南、高铁新区等幼儿园建设;推动办好1所融中等职业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为一体的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提升福和高级中学、xx中学等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建立完善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和转学政策,提高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比例。(县教育局牵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配合)

11.提升社会服务保障能力。提升公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提高护理型床位设置比例;推进公共设施和县城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推动建设1间医养结合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推动城镇老旧小区适儿化改造;完善县级残疾人康复、托养和综合服务设施,推动街道社区康园中心建设运营;促进社保扩面征收,统筹低保、特困、残疾和优抚等群体救助政策落实,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加强“一老一小”服务供给,重点做好“三留守”和流浪乞讨人员等弱势群体关爱服务。(县民政局、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教育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妇女联合会、县残疾人联合会配合)

12.优化文化体育设施。完善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快推进xx县市民休闲广场、xx县美术馆建设项目落地;实现图书馆分馆乡镇全覆盖,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硬件配套;强化“三馆一站两中心”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统筹建设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着力构建县、镇、村三级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负责)

(四)加强历史文化和生态保护,提升县城人居环境质量

13.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机制,健全非遗项目名录体系和非遗数据库管理系统;推进彭寨镇墩头蓝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提质升档项目,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完善采茶戏、xx锣鼓板、猫头狮舞、香火龙、客采调、客家剪纸、农民画、彩扎(福楼醒狮)、贝墩腐竹制作技艺、木鱼木鸡制作技艺、藤编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其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和宣传长效工作机制,组织申报采茶戏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打造讴歌时代、讴歌人民、讴歌xx的采茶戏样板;推动重点文化古迹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推动传承保护非遗项目与举办民俗节庆活动相结合,抢救性保护濒危非遗项目;严禁随意拆除老建筑、大规模迁移砍伐老树。(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牵头,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县林业局配合)

14.打造蓝绿生态空间。深入推进绿美xx生态建设,大力实施绿美xx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协同建设生态廊道,推进万里碧道建设;优化林分改善林相,因地制宜调整优化树种林种结构;优化县城绿地布局,全面做好六个重点区域(镇街、道路、村庄、庭院、水边、山坡)绿化美化;强化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统筹落实好“管车、降尘、治污、禁烧、控放”措施,系统推进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强化固废、危废和医废规范处置监管,防治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确保土壤环境安全。(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林业局牵头,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水务局、县统计局配合)

15.推进生产生活低碳化。积极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鼓励大型建筑、工业园区建设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加快推进天然气管网“县县通工程”;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以及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全面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和园区循环化改造,鼓励探索低碳转型路径;严控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开发,积极发展绿色建筑,鼓励发展绿色工程、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企业;推动社会消费结构向低碳、节能、可回收方向转变,推进节约型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和家庭建设。(县发展和改革局牵头,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配合)

16.增强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加强垃圾焚烧设施规划布局,因地制宜建设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建设完成垃圾分类示范点100个,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填埋场和xx县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项目;加强危险废弃物、医疗废弃物收集处置和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动县城老旧污水管网改造、破损修复和雨污分流改造,推动污水、再生水资源化利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配合)

大约剩余30%的内容被隐藏了
阅读全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