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重要意义、关键领域与实现路径报告

发布:笔杆子 时间:2024-10-18 字数:10365字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2]高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理论研究、宣传教育、培养接班人的崇高使命。新时代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是为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而凝魂聚气、鼓舞人心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重要意义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因其对象、任务与目标的特殊性,有其自身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只有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才能抓住关键,确保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在实处。

(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本身的内在要求

首先,高校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其意识形态的发展决定了各项事业的成败。青年承担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是党和国家未来的希望之所在。高校学生是未来建设祖国、服务社会、振兴民族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意识形态健康发展、积极向上,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就会充满蓬勃的朝气,涌现出奋斗的力量,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奋勇前进;反之,社会的风气就会江河日下,精神文化领域就会开历史的倒车,各种落后思想、腐朽思想等沉渣就会卷土重来,我们党的事业、社会的发展就会受到极大削弱甚至损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可能会迟滞甚至被迫中断。

其次,意识形态基础不牢,理想信念就会软弱涣散。高校学生如果缺乏信仰、缺失理想,或信仰、理想不坚定,就会在政治纪律、生活作风、道德品质上出现巨大漏洞,进而危害个人发展、组织部署,败坏社会风气。意识形态是理想信念的内核与基础,只有加强意识形态的教育,高校学生才能在风险和考验面前抵御诱惑、防微杜渐,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处理各种问题、跨越各种障碍。高校学生要始终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始终坚持以党的大政方针为前进方向,才能在一切风险挑战面前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才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担当起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再次,高校作为科学理论研究和社会实际生活的桥梁,对全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有放大作用。高校是整个社会原始创新、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源头和根本,在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上有着不可推脱的职责使命。只有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培养出“意识形态靠得住、困难挑战站得出、专业知识顶得上”的时代新人,才能让从高校走出来的青年学子在进入各个行业后成为社会上正能量的弘扬者、主旋律的传播者,从而推动社会风气健康发展,激发群众生产建设的积极性,为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夯实共同的思想基础。

(二)把党的领导贯穿于高校工作各领域的重要体现

其一,坚持党的领导是高校各项工作取得成功的首要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高校实现自身发展、服务人民生活、贡献复兴力量的最大优势。纵观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高校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只有党的领导坚强有力,高校的事业才会产生明显的进步,否则就停滞不前乃至倒退恶化。回顾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经验与教训,什么时候意识形态工作抓得好,什么时候就会出现学生认真学习、人民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的良好局面,反之,就会出现人心涣散、思想混乱的负面场景。其二,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意识形态工作是思想建设的重点任务。站在百年党史的高度,可以清晰看到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高度重视从思想上建党,这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光荣传统和显著优势。我们党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高校党建中思想建设的重点。守好高校政治安全前沿阵地,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必由之路。

(三)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障

其一,有利于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3]其二,将高校自身的发展与“四个服务”切实结合起来。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我国高校的性质,决定了必须为人民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实现这一根本目标,就必须依靠意识形态工作为高校的各方面工作保驾护航,确保各项任务始终朝着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四)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治久安的前提条件

第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是新时代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党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就是要举旗定向,在全社会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最广大的力量,毫不动摇地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进。

第二,意识形态与社会心态能够同频共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有利于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础,能够鼓舞士气,振奋精神,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只有从思想上凝聚共识,才能在现实中团结各方面力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关键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4]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要把握好以下关键领域。

(一)高校党委是核心

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最关键的是高校党委。高校党委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是党在高校的核心领导力量。提高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能力和水平,是高校党委落实党中央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工作全面领导的题中应有之义。高校党委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抓好这件大事。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高校党委要立足党和国家事业的大局,胸怀“国之大者”,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征程中,高校党委必须以政治上的敏锐洞察、思想上的融会贯通、行动上的自觉担当来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打开新局面,取得新成绩。

二要加强理论武装,学习最新理论,结合工作实际理解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做好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地学习掌握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高校自身的情况特点和青年学生意识形态的特殊性,因校制宜,精准施策,运用科学理论推动教育和管理工作打开新局面。

三要对意识形态工作高度重视,关注舆论动向,把握社会趋势。一段时间以来,部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口号标语化、内容空泛化等突出问题,部分高校领导存在意识形态工作与教学科研无关、高校“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认识误区,这是意识形态工作出现脱离群众、缺乏实效问题的重要原因。高校党委必须认识到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来部署推进,必须认识到当前网络空间的多样性、多元化特点,认识到社会舆论对现实工作的能动反作用,尤其要密切关注网络信息对学生行为和心理可能造成的影响。

四要明确职责使命,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科学指挥相关职能部门。高校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要负起第一责任,必须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明确各部门职责所在,确保任务不空转,目标不虚化。对宣传部、人事部、纪检监察等部门的职责任务要专项研究,建立台账,形成党委领导下各部门权责明细的工作格局。对校内出现的意识形态问题要严肃追责,严肃处理,不能人浮于事,不了了之。

五要牢牢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话语权和主导权。高校党委要领导高校在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上走在前列,要协调校内各方研究力量,助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对课程内容和学术成果要监督管理,确保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二)高校各学院党支部是重点

党支部是党最基本的组织,是党开展各项工作和发挥战斗力的基础。加强高校党支部建设,对于落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最基础的保障作用。必须明确自身定位,主动承担职责。

第一,党支部是贯彻落实高校党委决策的战斗堡垒。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必须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高校党支部是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师生党员的基本单位,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高校现实层面的重要基地,是把坚持党的领导和贯彻高校党委决策部署有机统一的核心枢纽,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强大支撑。党支部坚强有力,党委的决策才能顺利落地,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才有了现实的途径。

第二,贯彻上级指示、掌握基层舆论的枢纽。各学院的党支部是师生党员进行政治生活、了解党中央的大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指示的最主要途径,也是师生党员反映校情民意最便捷、最可靠的渠道。党支部要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中明确自身使命,将校内意识形态的问题现象及时反映给学校党委,帮助党委科学决策。

第三,组织群众活动、发展积极分子的基站。党支部在基层一线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展示党组织风采的重要窗口,不仅可以通过组织群众参与相关活动、宣传党内情况,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而且可以在与群众的联系过程中了解舆论的发展变化,以及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

第四,教育党员、培训党员、指导党员的家园。每个党员无论职务大小,都必须编入一个党支部参加组织生活,因此党支部对党员的意识形态工作是最直接的。党支部要在支部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贯彻党中央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各项要求,主动把党员的思想状况、心理健康作为关心党员、爱护党员的重要方面。对党员中的榜样要及时宣传表彰,对党员中的不良行为和趋向要及时摸清情况、找出原因、形成对策、治病救人。

(三)高校思政课是重要载体

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础、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上起到了有目共睹、无可替代的作用,必须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其一,做好对青年学生的“四史”传播,助力传承红色基因。历史是有温度的,是真实可感的,要结合新中国成立70多年国家各项事业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走过的辉煌征程,结合学生成长过程中亲自感受到的祖国力量,讲好中国故事,帮助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树立国家富强的幸福感和自豪感,促进学生把社会主义的光荣传统一代又一代地自觉传承下去。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来观照历史、现实和未来,能够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和更加高远的境界来处理人生中将要遇到的难题和挑战。

其二,引导学生理性看待舆论热点,结合实际阐释形势与政策。在阐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同时,不能照本宣科,停留在理论层面,要结合社会热点和时事新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新时代的青年学生长期生活在一个充斥着大量、复杂信息的网络环境之中,在没有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很容易误入歧途,要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不盲目跟风。要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就要结合国家政策对社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阐释,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态度立场,教导学生科学的方法,在面对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时炼就“火眼金睛”。

其三,帮助学生建立人生信标,培养担负民族复兴使命的时代新人。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战略、关心社会实际、关心基层生活、关爱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青年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在人生职业选择的关键时刻,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之上,选择能够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谋幸福的职业,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实现人生的远大抱负、发挥青春的巨大能量。只有更多的青年学生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坚持问题导向、人民导向,不畏艰苦、不怕困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具有更加深厚的基础。

其四,高举思想火炬,坚定学生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党战胜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支柱。从意识形态建设入手,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念,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核心内容,必须把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提升理论的生动性与吸引力,从而帮助青年学生树立和巩固为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不懈奋斗的坚定理想。

三、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实现路径

意识形态工作会随着社会实践、时代发展的变化而不断产生新内容、新要求和新问题,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对其面临的风险挑战要科学预判、提前准备、超前部署,才能在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时沉稳应对、妥善处置。

(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原则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首要要求,清晰、有力地指明了坚持党的领导在新时代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克服一切风险挑战的重要地位,也为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提供了根本遵循。

第一,把党的领导充分、具体地落实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性质特殊、对象多元,必须在决策、传导、执行等环节严格落实党的领导。在决策部署中,高校党委要严格执行领导制度,把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有机结合起来,群策群力,做好顶层设计;在政策传达时,要遵循工作流程,确保通知、指令、纪要等沿着规范路径传导到相应的部门;在指挥执行时,要知人善任,牵住干部队伍这个“牛鼻子”,以队伍建设保证事务闭环管理。

第二,牢牢掌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高校的人员构成与职能特点共同决定了其意识形态的发展与现实的互动更为迅速、更加紧密、更趋活跃,越是在变幻莫测的情况之下、在紧急严峻的挑战面前,就越需要加强党的领导。高校党委要站在政治的高度牢牢把握学术研究的选题内容、思想观点、研究方法等,使高校的研究成果从诞生起就严格行驶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轨道上;对校内的舆论要主动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营造有利于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的氛围,形成学校各方不信谣、不传谣的统一认识。

(二)高校党委要一线推动、靠前指挥

高校党委在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时要积极主动,除了增强政治意识、提升政治能力以外,尤其要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把握意识形态工作发展规律,增强意识形态的建设、引导、驾驭、协调能力。

一要提高风险研判能力,对涉及意识形态的风险要见微知著。高校党委要密切关注社会热点、舆论的动态发展,尤其对瞬息万变的网络空间信息要建立专门工作组进行跟踪掌握,统筹各方面情报,对可能涉及高校的信息要能够预判,对风险的来源、种类、性质以及可能的后果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以陈旧落后的眼光看待新事物。高校党委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防止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心和责任感、正义感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同时要加强对国家政策的解读、正面信息的阐释,为大学生的精神生活点亮光明的灯塔。

二要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预案管理,与时俱进优化处理流程。舆论环境的变化具有不可预料、突发性强、影响面广等特点,因此不能等问题产生之后再研究形势、思考对策。必须提前研究应急预案,对校内的意识形态动向要做到实时把握,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完善处理方案。高校党委要成立工作专班,通过组建由班主任、研究生导师、辅导员、学生干部、学生代表组成的多层次队伍,全方位提高新闻公报、网络信息与校内舆论情况的收集、分析和处理能力,紧跟时事变化,第一时间掌握涉及升学考试、就业压力、基层治理、自然灾害等与高校生活、学生学业密切相关的信息和舆论,为进行风险研判、沙盘模拟等前瞻性决策提供必要的基础信息和数据支撑。要指导相关职能部门定期演练,从实践中发现漏洞,及时查漏补缺。高校党委要从社会热点入手,着重吸取部分高校在处理校内突发情况,以及因外部舆论与校内学生思想相互作用而引发的不良后果的经验教训,结合本校资源情况和本地区的经济、文化、风俗实际,制定类似情境与推演情境的处置方案。针对思想舆论的快速传播特点,高校党委只有提高反应速度和情况分析的效能,才能走在事件的前面。

三要提升塑造态势能力,掌握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主动利用科技手段赋能意识形态治理。信息技术的发展赋予我们在意识形态管理上的新手段,增强了治理效能。网络空间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舆情的实时监测、正向引导和危害处置,高校党委要及时更新升级高校的信息管理系统,将先进的信息科技引入日常的教学管理和教育活动。当前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在提高信息传播效率的同时,也相应提高了网络谣言、垃圾信息和电信诈骗等有害信息的暴露程度,因此要运用科技手段主动对有害信息进行追踪和管理,将此类信息从高校教师和学生的生活中尽可能地屏蔽。意识形态治理不能打“守株待兔”的遭遇战,而是要充分积累先发优势、运用技术优势,打好主动仗。

四要提升理论宣传能力,坚持不懈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校园奏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旋律。高校党委要始终站在理论宣传的制高点,用好理论学习中心组这个重要法宝,在全校学理论、学政策、用理论、讲政治中形成示范效应,督促、推动各学院和单位定期进行理论研讨、政策传达等常态化政治学习教育,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充足的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必要途径,提升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认知认同、理解运用是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目标。高校党委要提升思政课程的质量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性,从教学方法和内容建设入手,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吸引力与渗透性,将党的科学理论和最新政策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只有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解释力和亲和力,才能在学生当中激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激发其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和活力。

(三)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

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内涵,体现党中央的最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教育领域的实践要求,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具有根本性地位和作用,是高校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重要遵循。

其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稳高校教学教育的前进方向。要依托高校自身资源与学术优势,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扎实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发扬高校自身的学科特色,着眼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方针,面向实践、面向问题、面向基层推动理论创新,着眼促进学生成长、推动社会进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而挖掘科学研究的社会价值,立足党的最新理论、科研最新动态、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持续开发新的研究领域,把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用理论解释出来,用行动体现出来。

其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人才的目标、途径以及价值指向是高校办好教育、做好工作必须首先面对的问题。要通过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而牢牢把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路径。切实做好把新时代劳动教育加入学生培养方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汇入素质教育内涵的课程开发与理论研究活动,加强对大学生培养艰苦奋斗意识、劳动奉献意识、承担社会责任意识的全过程的指导和引导,特别是针对毕业年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择业观、劳动观、奋斗观和幸福观的教育,推动更多的大学生前往基层、前往西部、前往艰苦地区和一切需要人才的地区就业创业,为经济建设和基层治理贡献青春力量。促进学生在劳动中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奋斗意识和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培养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充满活力、勤于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不仅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现实召唤。

其三,坚持以人为本,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解决学生“人生总开关”问题。把立德树人的要求融入提升思想政治水平、拓展文化知识内涵的各环节,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各方面,在立德树人中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首要要求,以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引领学生的思想信念和精神境界,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凝聚学生的奋斗力量。通过优秀学生代表、社会中的道德模范、抗疫抗灾等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典型来教育学生将自身的行动和就业的目标统一到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各项素质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路径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四,以坚持“四个服务”为根本宗旨,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提高质量和效益。高校坚持“四个服务”的发展方向,就要从学术研究目的、课程体系内容、教师能力素养、学生思想建设等方面入手,为社会进步培养拥护党和政府、守纪守法、爱护他人、踊跃奉献的良好公民,为国家发展培养精通各方面专业知识和拥有扎实人文素养的优秀人才,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培养出富有行动力、思考力和创造力的建设队伍。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在高校建设上,用可靠的教学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培养成效来回应推动国家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保障人民幸福安康的时代之问和现实难题,以社会发展、学术进步、学生成才的实际成绩交出令国家放心、人民满意的答卷。

(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拥有一支信念坚定、专业过硬、能力突出、品德高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对于落实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对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传播力、引领力和感染力,对于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问题意识导向教育,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的政治素养。一位教师自己首先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会以真情实感影响学生的心灵;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坚信不疑、学懂悟透,才会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教育、宣传、阐释、传播工作。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学术动态、课外言行、工作态度等方面的监督,确保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纯洁性与战斗力,擦亮教师队伍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的底色。

二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做好表率。思政课教师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精髓、要求与目标融入课程体系、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之中,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文化、制度、理论自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优势不仅在于其思想理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更在于其鲜明的实践本色。只有引导学生不断地在实践中去践行和领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学生的心中深入扎根,在未来不断地转化为实现民族振兴的不竭动力。思政课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基础。

三要学习和掌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学研究和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信息化、网络化教学水平。只有遵循规律、因势利导,才能事半功倍、干出实效。当前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日新月异的国际形势,使得新闻舆论在数量和类型上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思政课教师要及时掌握与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信息,跟进国内外时政热点的事态演变,不断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兴趣爱好等特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知识和发展需求。

四要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加大对教师队伍的监察力度。要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的教育和管理,明确教师在教学、科研和学生身心发展中的责任和义务,注重传授专业知识和在各种社会习俗、法律法规上以身作则相结合,为学生树立现实的榜样。近年来,在社会舆论中发现部分高校教师出现不符合师德师风要求的言行,甚至出现违规违纪问题,值得引起重视。思政课教师的特殊使命使其自身的道德品质、意识形态问题比其他学科的教师更为引人关注,因此在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和理想信念上的影响和教育负有更加突出和更加具体的责任。无论是党纪国法、高校的规章制度,还是社会舆论和道德环境,都要求对思政课教师队伍中的相关问题要及时处理,尤其在重大原则问题和“底线红线”问题上要贯彻一票否决制,不允许“带病上岗”。同时,加强日常的考核和监督管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过滤”作用,对不符合教师行为规范、违反师德师风要求的教职工及时诫勉、调整工作岗位甚至是解除聘用。

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领悟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新征程新起点上通过创新方式方法、完善体制机制,高水平高质量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为我国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筑牢思想阵地。

大约剩余30%的内容被隐藏了
阅读全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