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完善“三农”工作体制机制,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抓好“三个提升”,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提出“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高度重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至关重要。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乡镇党委政府的具体指导下,*村驻村工作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记“三农”工作重要性,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突出目标导向,压紧压实工作责任。驻村工作队严格按照《*县驻村工作队管理办法》,围绕五项工作职责,落实五项工作制度,坚持践行“脚下有泥,肩上有责,心中有民”的服务理念,每月驻村不少于22天,严守驻村纪律和签到、请销假制度,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制定了队员分工职责,让每个队员各有侧重,各司其职,确保信息反馈、材料上报、数据填报、安全排查等各项工作及时推进落实。同时将问题整改工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抓手,针对2023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落实情况反馈的问题,对标对表,逐条进行研判分析,举一反三,发现并认领问题*个;并建立清单台账,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逐项对照各项政策措施,逐一抓好问题排查整改,目前已经全部整改完成。
二、聚焦重难点工作,力求提质增效。2024年,*村驻村工作队紧盯年度重点任务,聚焦“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强化措施,多点发力。一是建强村级党组织。坚决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协助村党总支落实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驻村工作队联合村“两委”积极组织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系列活动,着力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并以党纪学习教育为抓手,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高度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今年以来驻村工作队依托村级讲台、主题党日等平台开展党课宣讲*次,领学*次。同时着眼2026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行动,储备一批优秀村党组织后备力量,今年以来指导*村培养预备党员*名、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名,培育储备村级后备干部*名。二是狠抓政策落实。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挥各类政策帮扶作用,促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驻村工作队通过集中排查、入户走访等方式深入了解脱贫户和监测户家庭住房、医疗、教育、饮水、生活生产等情况,并为符合条件地落实好各项帮扶政策,确保惠民政策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推动帮扶工作走深走实。今年以来,为*名大中专院校学生,申请雨露计划*万元,帮助有产业发展需要的*户脱贫户,申请小额信贷*万元,对发展了种养产业的*户脱贫户,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拍照核实,帮助申报产业直补*万元,并为*名省内外务工人员,申请交通补贴*万元。三是做好全面排查。持续开展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持续每月开展脱贫户动态监测工作,会同村“两委”成员,通过电话、上户走访等方式了解脱贫户的基本生活情况,利用每次入户的时机,做好“明白纸”、脱贫人口小额信贷、“雨露计划”“省外务工一次性交通补贴”等相关政策宣传。深入开展集中排查工作,对全村的脱贫户、监测户以及一般农户共*户,*人开展“地毯式”全覆盖大排查,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定期核查清零,坚决守住防止返贫底线,同时积极争取帮扶单位资金近万元,为全村*户脱贫户家庭成员实现“抚惠保”兜底保障。
三、坚持人民立场,办好民生实事。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支撑,我们以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出发点,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今年以来共计争取*万元项目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万元用于拓宽*组*米道路,*万元用于*村小组以及*中心村水沟新建,改善了群众出行和农田水利灌溉条件。同时争取了*万元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将用于*中心村道路硬化、水沟新建。二是推动稳岗就业。建立覆盖所有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劳动力的每月就业监测机制,全面及时掌握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业状况。依托“5+2就业之家”和人力资源地图,定期为外出务工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提供岗位供求信息。同时根据*村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需求,开发了护苗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个,要求所投资入股的**有限公司以及油茶基地承租方要持续强化联农带农机制,今年以来共带动*余户脱贫户、农户就业增收。三是提升服务质量。持续创新以自治为基础、德治为支撑、法治为保障的多层次民主协商乡村治理体系。今年以来,通过培养“五老”法律骨干、营造法治氛围、搭建讲法说事平台,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余起,相关做法被*日报报道。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今年汛期,驻村工作队迎难而上,积极应对汛情,迅速开展排危查险工作,第一时间深入田间地头,细致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并解决了沟渠堵塞、山塘水位过高等风险因素。依托“*”小程序,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今年以来通过*解决群众诉求*余起。同时积极对接有关部门到村开展惠民服务活动,今年2月邀请共青团*县委、县人民检察院“刘莹姐姐”工作室到村开展微心愿送温暖暨法治、安全宣传活动,8月开展第三届“爱心托起希望——乡贤助力学子”座谈会,为村内*名大学新生发放助学金*元,营造良好的崇学向善氛围。
今年以来,我们虽然在谋划产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收入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县委的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增收仍有待加强;二是帮扶村技术和人才匮乏,乡村地区在技术和人才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支持。
下一步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持续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加大帮扶力度,推动结对帮扶工作走深走实,确保不走过场,持续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促进脱贫人口就业增收,落实雨露计划补助政策,同时积极探索帮扶村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新措施,以实际行动体现帮扶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