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镇党委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聚焦精致城市建设,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基层治理效能和市域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走出了一条符合镇特点和规律的基层治理新路子,为推进“城市建设主战场、小区治理示范地”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坚持“一贯到底、一体高效”,全面建强动力主轴。一是深化三级联动抓治理。建立完善城市基层治理协调机制,调整镇“大工委”组成人员,明确“党委抓牢支部、支部严管党员、党员带动群众”工作思路。镇班子成员联系包保社区、小区、“两新”组织和机关单位,帮助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120余项。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城市基层治理作为“书记工程”,明确各级责任,形成市级指导、镇主管、社区主战、小区主体一贯到底的“动力主轴”。二是强化机制耦合促统筹。出台《运用共同缔造理念推进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方案》等5个配套文件,对基层治理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力量配备、运行体系进行系统性、重塑性改革。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纳入述职评议重要内容,倒逼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落实“双报到、双报告”工作机制,制定82家职能部门148条吹哨清单,形成“镇社区发现问题—部门协同处置—多方联合评价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有效解决城市治理中“权责不统一”的问题。三是优化队伍结构激活力。按照“四有”标准,从在职党员、退伍军人、离退休党员中择优选任小区党支部书记,落实岗位补贴,切实提升工作积极性。开展“书记论坛”“书记讲给书记听”等活动9期,注重常态化培训提能,持续推进“头雁领航工程”。全年统筹400万元全面保障社区工作者薪酬、绩效、五险一金等待遇报酬。选树一批基层治理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党组织和先进个人,激励引领更多主体参与基层治理。
(二)坚持“条块融合、多元协同”,持续打造强力引擎。一是推动党建联建互融互通。持续深化万达商圈红色引擎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拓展企业和市直部门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闭环推进“需求、责任、任务、效果”清单式运转,为市场主体解决经营难题220件、化解纠纷86个,推动党建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双赢。对快递、网约车、外卖配送、货车司机四大新业态领域开展全覆盖拉网式排查,组建外卖骑手等8个行业党支部,创新打造全市首家新就业群体党群中心,为户外劳动者提供全方位服务。健全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激励机制,大力开展红色旗帜“八项行动”,吸引289名快递员、外卖员集结报到,选树新就业群体先进典型19名,为基层治理增添新动能。二是推动服务力量同心同向。创新共同缔造体制机制,以点带面推行募集“幸福基金”、党建联建等举措,为市场主体和居民群众参与共同缔造搭建平台,探索区域协同共治新路径。深化共同缔造,出台《小区共享空间建设管理导则》,在11个小区试点打造“共享空间”,引入社会组织进驻,提供“物业+养老”“物业+育幼”等服务,将精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持续推行“先锋物业”行动,构建专业化、长效化、精品化物业服务管理体系,培育星级“先锋物业”7家,选树“最美物业人、物业企业、业委会”23个。2024年镇物业信访投诉率同比下降23.9%。三是推动数智治理精准精细。开发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管理平台,建立选聘、培育、晋升和保障为一体的职业化管理模式,逐步实现社区工作者向“全科社工”转变。广泛运用“互联网+”,积极深化“港城e家”智慧平台建设的数字化治理成果,全面推动“一标三实”建设,推动社会治理、便民服务“一网通办”,实时线上沟通、线下落实,实现社区服务质效全时化、全程化、信息化。坚持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既收集解决衣食住行等小区治理的共性需求,又解决居民水电气等急难愁盼个性问题,不断增强小区服务能力。
(三)坚持“夯实基础、落实保障”,不断筑牢有力支撑。一是全力以赴提升能力本领。开展“主题活动月”行动,全面提升年轻干部办文办会、调查研究、统筹协调、狠抓落实等能力。每月开办“青年干部大讲堂”活动,切实提升青年干部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问策能对、遇事能办的能力水平。结合公务员平时考核,建立党建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目标化机制,逐级传导责任压力。同时,每季度开展社区党建集中拉练活动,现场观摩学习、现场评比打分、现场交流表态,以督促干、以点带面,推动治理效能整体提升。二是全力以赴建好服务之家。因地制宜在120个小区建设集文娱、休闲、健身、交友、学习、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近邻驿站”,建成书香国鼎、和美景阳、和品翡翠家园、同心电力等小区治理示范地。发动6万余名城区市民参与积分制管理和积分兑换活动,凝聚了共同缔造的强大合力,达到了凝聚群众、发动群众的实效。在8个社区建成服务全领域、全龄段、全周期的社区综合体,构建起以点带面、梯次推进的工作格局。加大镇办公楼建设力度,努力使其成为全体党员干部人才的服务之家。三是全力以赴探索运营路径。积极探索集体资源要素融资办法,盘活社区各类经营性资产,用市场化办法解决资产改造更新的投入不足问题。目前以镇村合作公司作为统筹运营单位,将小区物业、日间照料、租赁中介、小工程项目等作为经营内容,有效增强社区“造血”功能。2024年,社区集体经济收入2200万元,托底物业补贴、扶贫济困、养老补助、幸福食堂等民生实事1300万元,构建运营可持续、资金可平衡、管理可闭环的运营机制。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组织体系,筑牢治理根基。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基层治理的核心引擎,构建"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四级联动体系。深化村两委班子能力建设,定期开展党建业务培训和基层治理专题研讨,完善党员干部包联网格、结对帮扶机制。推广"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网格内矛盾纠纷联调、民生事项联办机制,推动资源力量向一线下沉,确保党的政策落地见效。
(二)创新服务载体,提升治理效能。实施红色领航工程,打造"党群服务驿站""民情茶馆"等议事平台,建立群众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重点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留守群体关爱、产业技术指导等行动。推行"积分制"管理,将基层治理任务量化为党员积分,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深化村企共建模式,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以发展实效检验治理成果。
(三)完善制度保障,激活治理动能。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工作机制,将基层治理成效纳入党建述职评议和绩效考核。搭建智慧治理平台,整合综治、应急、环保等数据资源,实现问题发现、分办、督办闭环管理。健全村规民约监督执行机制,培育乡贤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实施"头雁培育"计划,为基层治理注入新鲜活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