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国资中心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

发布:笔杆子 时间:2023-02-28 字数:3431字

2023年以来,**区国资系统扎实推进国有企业“稳进提质”七大破难攻坚行动,加强“六张报表、64项指标”半月晾晒,争突破、扩投资、稳增长、盘资产、保民生、稳金融,全区国有企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一、2023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抓项目、促投资,国企发展构建新优势。一是完成有效投资总体情况。截至2024年11月30日,国企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个,项目总投资***亿元,年度计划投资**亿元;已完成投资**亿元,年度完成率**%;股权投资项目共**个,已完成投资**亿元,主要投向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国资国企承担的市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个,项目规模**亿,年度完成率**%,均按计划有序推进。二是上市公司、市级以上重点基金、新兴产业等重大股权收购情况。产业、人才、“威远鲲鹏”三大国有基金实际在管规模**亿元,下辖参股基金**支,对外投资项目***个,新组建**路科创基金。截至目前,国资通过直接、间接投资方式共实现省外企业IPO2家,完成报辅/报会*家,完成企业股改*家,另有启动上市流程*家。

(二)强改革、注活水,国有资本焕发新活力。一是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截至目前,共梳理出国企待盘活存量资产项目**个,经多轮筛选有*个项目正在加速推进过程中。二是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拟订《关于深化开展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试行)》,同步对3家初步具备条件的竞争类子企业开展混改工作指导。三是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推进“国资慧聚”在线监管系统建设,对关键要素实现监管“数智”化,该系统在2023世界数字经济大会暨第十二届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进行专题展示。

(三)防风险、优结构,国资监管取得新成效。一是强化资金保障。**市**区城市更新投资建设运营有限公司获得AA+主体信用等级评定,成为我区第4家AA+主体信用等级评定的国资公司,资金统筹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召开全区国有企业“稳进提质”投融资创新对接交流会,*个国企重大项目与金融机构签约,授信金额近**亿元。截至11月30日,全区国企资金保障能力提升**%;企业降本减负成效显著,存量融资成本*%,创2020年以来最低水平。二是优化监督考核。完成五大集团2021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和六大集团2024年考核目标制订,对城市更新公司开展“三位一体”试考核,引导激励作用明显。三是量化日常监管。探索建立以财务管控为主的企业债务风险防控体系,将**家资产负债率超**%、**家已获利息倍数为负的企业纳入重点监管对象,确保不发生重大财务危机和债券兑付危机,实现企业资产负债水平总体稳中有降。严控为非关联企业和超股比担保,并落实风险防范措施。

二、2024年工作思路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标“两个先行”标准,聚焦“稳进提质”目标,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上寻求新突破、探索新路径、激发新动能,在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先行示范区中强化国企战略功能、展现更大担当。

(一)扩投资优结构。一是固定投资加速放量。坚持国资国企项目推进“一盘棋”,发挥“领头雁”、“顶梁柱”、“排头兵”作用,进一步加大在城市建设、产业转型、生态治理、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的投资放量,持续推动投资结构优化。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做到“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二是股权投资优化布局。充分发挥国资基金群撬动作用,以直投、基金投资等方式,按照“上市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加强对国资投资的上市潜力企业培育。坚持引育并重,引进一批关联度高、技术优、辐射带动强的产业项目,增强企业造血能力。三是加快存量资产盘活。进一步加大全区国企资产清点和盘活力度,聚焦特许经营、不动产权证补办、自然资源有效盘活、基础设施REITs等方式,分类注入盘活的有效资产,使企业净资产规模做大、负债率降低、经营性现金流做强,力争全年盘活账面资产资源超20亿元。

(二)稳增长促发展。一是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加强对区属国企跟踪督导,切实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压紧压实资产、营收、利润总额等核心指标,加强月通报、季分析、年总结,持续优化全区国有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动态监测,对关键运营指标加强研判、统筹调度。二是规划引领强化发展布局。做好顶层设计,指导区属国企加快编制新一轮企业发展规划,确定发展战略目标,促进国企聚焦主责主业,进一步优化主营业务和培育业务的投资布局,持续推进经营板块的整合提升和延伸拓展,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保障民生展现担当。以保障城市运行、优化公共治理、优质服务供给等为目标,持续放大国企公共服务功能,深度参与城市更新、全域国土空间整治等专项行动,积极助力文明城市创建、疫情联防联控、防汛防台等工作,展现国企责任担当。

(三)稳金融防风险。一是提升企业信用评级。按照“保障性支撑+市场化运营”的总体思路,在做大资产规模、做实资产质量、实现现金流平衡基础上,加快提升国企资信评级,适度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注重期限合理搭配,进一步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力争全区国企综合融资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15个BP以上。二是创新投融资模式。通过银企对接交流会等形式,引导国有企业多措并举谋划项目包装,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探索专项债、PPP、REITS、EOD等新型融资模式,有力保障企业生产经营和建设项目资金需求,为承接重点项目、扩大有效投资、服务区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是严防企业债务风险。扎实开展企业债务风险监测分析预警,将资产负债率超80%、已获利息倍数为负等企业纳入重点监管对象,引导企业合理安排债务期限,避免集中兑付压力,严控为非关联企业和超股比担保,实现企业资产负债水平总体稳中有降,牢牢守住债务风险底线。

(四)抓改革重绩效。一是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聚焦充分竞争行业(领域)子企业,实现民营资本等技术、管理、资源、资金等优势补助,“一企一策”推动混改。根据混改企业功能定位、管控要求、治理水平等情况,构建差异化监管机制。力争全年混改企业达2家,储备库项目5家以上。二是推动数字化应用迭代升级。以“分析、预警、监管、考核”四大方面需求为导向,谋划建设“国资慧聚”2.0版本,重点聚焦“交易数据贯通、合同全轨迹流管理、国资监管分析预警、风险识别防范”任务,构建信息高效互动的大数据共享机制。三是深化企业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强化企业薪酬与经营业绩挂钩,探索制定出台国有企业中长期激励实施办法,推出包括超额利润分享、岗位分红、项目收益分红、项目跟投等在内的多形式“激励工具箱”,并在2家竞争性子企业试点开展中长期激励。

(五)建机制优体系。一是完善“1+*”监管制度体系。对照上级要求和国企需求,修订完善国企资金管理、车辆管理、人事管理、薪酬考核等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监管效率,弥补监管空白。二是落实国资“大监管”督查机制。常态化实施“国资前哨”督查,聚焦企业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部门(岗位),强化与纪检监察、巡察、审计等协同合作,实现问题发现、调查、处理的全流程闭环。三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进一步完善区属国企“三会一层”架构体系和人员配置,加强和规范董事会、经理层建设并落实相关职权,适时探索外部董事、职业经理人等管理模式,推动“企业治理+国资监管”有机融合。明确国有控股上市企业管理机制,厘清权责边界。

(六)强引领聚合力。一是走好践行“两个维护”第一方阵。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重点围绕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论述,把精神实质融入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全过程,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二是全力打造国资人才矩阵。加大金融支持人才力度,提升人才安居保障品质,加快融入“人才码”等服务体系,更大力度参与全区高能级人才平台建设。研究制定区属企业人员交流办法,规范日常性交流、制度性交流、选拔性交流,力争每年交流选拔优秀干部10人以上。三是深化国资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抓好清廉国企建设,从关键少数抓起,聚焦党员干部提拔重用和交流轮岗等关键时期,有针对性地开展党纪法规、专题警示、廉政提醒谈话等多种教育活动。力争新建国企廉政宣教阵地1处,成立廉政宣讲团,分层分类开展廉政教育。

 

大约剩余30%的内容被隐藏了
阅读全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