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时代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格局

发布:笔杆子 时间:2023-05-12 字数:9311字

<!--[if !supportLists]-->一、<!--[endif]-->出卷:背景与缘起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伟大梦想、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这不仅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更对新时代党的建设和以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保障基层治理、引领基层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路径探索,打造健全高效的共建共享基层治理新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与社会治理相关的宏某某论和重要论述,推动社会治理理念由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模式的本质特征和内在逻辑,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治理思想。xxxx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的重要指示。“枫桥经验”的本质特征就是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集中体现了基层治理的中国方式和中国方案。因此,开展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社会治理思想的必然要求。(二)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全面加强组织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将党组织贯穿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可以初步构建起特色鲜明的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组织覆盖和有效融合也可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利于不断扩大基层党建工作的覆盖面,把党组织机构延伸到各个领域、各个角落,建立建全四级党组织体系,按照“扁平化”要求打破行政壁垒,将党组织的“轴心”和“龙头”作用进一步加强。可以说,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构建核心明确、统筹力强的组织体系的重要一环。(三)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形成基层社会治理合力的必然要求随着中国基层社会的大变局,基层社会治理也面临很多新形势和新问题。加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是基层党组织横向联动整合社会资源的主要方式,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同时在纵向上赋权服务群众,加强网格化精细化服务,利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实现党群面对面,促进党群心连心,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响应群众需求,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做到党的组织全覆盖、党员作用发挥全覆盖和党建工作全覆盖,实现“党员群众在哪里,党的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党的建设就推进到哪里”,形成基层社会治理合力。

二、阅卷:做法及成效

开发区党工委深入调查研究区域党建工作特点,积极探索“先锋聚力”党建品牌,着力构建区域品牌化党建格局,采取建立专班抓推进的方式,深入实施“书记驿站”“优化“智慧e家”党建平台、探索村干部专职化管理;开展“菁才训练营”“民情格子铺”,强化基层组织和人员管理,逐步构建起符合基层治理特点和规律的党建新格局。

<!--[if !supportLists]-->(一)<!--[endif]-->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基层治理“桥头堡”

开发区党工委突出党建引领,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和各方面,不断强化党工委基层治理“龙头”作用。抓好顶层设计和品牌创新,创建“先锋聚力”党建品牌,成立基层党建提质专班方案,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全面提质增效。一是提质提标基层党建。各村(社区)在党建“一村一品”架构初步形成的基础上,持续深化和扩展党建品牌的内涵与外延,以“给书记的一封信”的形式,明确各村(社区)xxxx年基层党建品牌深化目标。以双月督导制持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并加强推进过程中的典型选树和宣传推广。二是做亮做精机关党建。着眼提升机关党建影响力,破解机关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通过建设“学习型”活动阵地、策划“创新型”主题党日、打造“服务型”特色品牌,促进机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引领机关广大党员守初心、担使命、优服务、创佳绩,确保机关党建走在前、做表率。三是抓牢抓实“两新”党建。开展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两个覆盖”集中攻坚行动,以规上企业为重点,常态化开展“两新”组织专项排摸,制定覆盖方案,确保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每年分别提升x%和xx%。把握党建工作与“两新”组织的契合点、找准关键作用力,将“两新”党组织从“被动参与”转向“主动作为”,为生产经营管理增动力、添活力。

<!--[if !supportLists]-->(二)<!--[endif]-->坚持示范带动,培育基层治理“先锋队”

开发区党工委聚焦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培育以基层党组织书记为“头雁”、年轻干部为“骨干”、基层党员为“群雁”的基层治理“先锋队”。一是培育书记争为“先锋头雁”。常态化开展“书记驿站”项目,围绕基层治理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研讨,以解决民生问题为目标,全方位优化提升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能力素质。截至目前,“书记驿站”已成功举办xx期,成为提升书记能力、激发基层活力、引领基层善治的“工作站”。各基层党组织书记在学习实践、破解难题中解放思想、实干担当,切实增强了察民情的耳力、走基层的脚力、解民忧的能力。二是培育骨干争做“先锋引擎”。持续推进干部教育工作,以“赢在中坚”骨干人才培养计划为纲领,搭建“菁才训练营”、青年学习社、“青蓝师带徒”导师帮带制、“青言青语”讲师团等有效载体,针对机关、村、社区中层干部和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开设每月一期的互动课程,导师帮带助力成长成才,赴基层一线宣讲、挂职提高一线工作能力,实现课堂教学与一线锻炼相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双提升。三是培育党员争当“先锋模范”。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也是加强基层治理的骨干力量。开发区党工委在各村(社区)全面推行“党员积分银行”项目,对党组织开展组织生活、党员日常管理、参与基层治理等情况进行标准量化,将积分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实行党员五星评定制度(学习星、奉献星、文明星、和谐星、作风星),以党员积分作为评定依据,引导党员在社会治理中勇担当、善作为,当先锋、作表率,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

<!--[if !supportLists]-->(三)<!--[endif]-->坚持保障到位,打造基层治理“护航盾”

围绕治理需求、服务发展大局,开发区党工委持续推进服务阵地建设、党建信息化建设、落实各项经费保障,为基层治理工作保驾护航。一是阵地保障。一方面大力整合党建、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网格化管理等平台资源,全面完成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积极打造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主阵地和服务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另一方面积极打造机关“党员初心站”“青年学习社”“红氧吧”活动阵地,为机关干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充电蓄能。二是技术保障。注重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引入基层治理,持续建设和优化“智慧e家”党建系统,构筑基层党组织、党员和群众之间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指尖党建”阵地,实现智慧服务、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考核一体化,丰富党建引领形式,做实做强网上党建,以数字化手段助力基层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三是经费保障。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保障基层各项工作运转、服务开展、阵地建设。出台《村干部专职化管理实施意见(试行)》,推动建立完善农村治理机制的“开发区模式”,通过定岗定编定责、财政对半支付、完善年金制度等办法,使村干部工作有待遇、干好有前途、退后有保障,多措并举激发基层干事创业内在动力。

<!--[if !supportLists]-->(四)<!--[endif]-->坚持机制创新,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

        开发区党工委不断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以善治为目标,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全面提高区域社会治理能力。一是创新设立民情格子铺,织密党群“连心网”。通过线上开通“智慧民声”、线下设立“民情格子铺”、聘请第三方“民情观察员”等途径,密集党群“连心网”。推动形成坐诊、寻诊、会诊、施诊、急诊、复诊的“六诊工作机制”,建立“专人受理—分类办理—结果反馈”的闭环式群众诉求反映链,及时察民情、听民声、问民策、解民忧。二是持续推进网格化管理,提升网格“服务值”。注重整合资源,打造“融”的格局。以基层党组织为主体,开发区机关部门为辅助,不断完善“开发区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网格架构,推动开发区“组团进村驻企”服务团定期下沉网格,建立集社会精细管理、群众多元服务、干部作风转变为一体的基层管理服务体系。三是全面启动“红色物业”,增强群众“获得感”。落实党建引领下的社区“红色物业”工程,创新物业服务与社区网格化联动管理新机制,通过建设红色服务阵地、成立红色物业党小组、培育物业“红管家”,定期总结讨论、发现短板、弥补不足,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有效破解物业管理难题,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审卷:问题及缘由

基层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党的全面领导下进行。近年来,多元思想交汇、社会群体结构复杂和社会组织架构变化显著,导致社会治理难度加大,基层原有的碎片化、单一化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在此背景下,特别是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条件下,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所承担的责任不断增加,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一)互联互通理念老化,时代倒逼“信息化”脚步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已广泛运用于制造、物流、金融、保险等诸多领域并得到飞速发展。但社会治理信息化的相对来说整体落后。第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与热衷于网络购物、电子支付、共享单车等新事物相比,仍然有不少党员干部对信息化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对信息化在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地位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支持。一些同志认为信息化建设无非就是推进电子化、无纸化办公,认识肤浅、思维停顿;一些同志认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离自己太远,学习这些技术的就是浪费精力;虽然开发区在去年创新开发“智慧e家”党建平台,因部分党员干部对党建信息化持一定的保留态度,导致前期推广进程较慢。第二,信息资源整合少。受体制、投资等因素的局限和制约,基层信息化建设存在信息共享困难,信息资源整合不够,应用领域零散、应用水平不高,以及信息部门化、碎片化等问题。尤其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等问题比较突出,既影响了信息快速共享和矛盾及时调处,又容易造成重复建设。部分政务平台搭建起来却没有真正使用好,“僵尸”网站、APP以及公众号在社会治理信息化领域同样屡见不鲜。第三,融通互动水平低。城乡信息化利用率差异客观存在。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差异,信息发展速度在空间上依然存在较大差异。乡村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信息化基础设施长期落后于城市,同时,农村大部分党员干部也缺乏互联网、大数据、智能设备的使用技术,也缺乏在网站上表达诉求、提出意见、发表看法的主观意识和行动能力。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社会基层治理融合程度不深,信息化工作的重心仍然停留在宣传教育层面,导致各级基层组织与党员群众互动沟通有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局面还没有形成。

(二)干部队伍活力不强,基层亟待“生力军”加盟

现实中,一些基层组织干部力量较为薄弱,部分基层组织干部存在年龄偏大、学历较低、思想较为保守等情况,从而导致基层干部队伍能力参差不齐,难以达到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部分基层组织中坚力量不足,后备干部力量薄弱。就开发区东青片区来看,村、社区“两委”成员整体年龄结构偏大,年轻工作人员大多是去年以来新招录人员,实践经验不足,独当一面能力还不够,缺乏成熟可用的后备力量。二是干部思想不成熟。不少干部一味追求高学历,但实际的文化水平与该学历应具备的知识相差甚远。放松对自己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改造,思想消极不进取。好人主义严重,不愿说真话,不敢抵制和反对歪风邪气,不愿开展相互批评,随波逐流,明哲保身。三是激励机制力度小。基层干部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并非在编人员,这部分同志自认为提拔无望,工作没有积极性,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过安安稳太平日子。工作低要求,安于现状,安享太平。群众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用会议贯彻会议,就文件落实文件,对群众急需解决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回避。

(三)群众参与广度不足,现实呼唤“大众化”管理

发动群众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是当前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成效保障的重要一环。当前我国正处于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初创期,从整体上说,党的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群众参与意愿的比例并不高,大部分群众对参与社会治理十分冷漠。一是主观层面的不愿参与。目前,群众主观意识不断强化,大多数群众更在意自己个人事务处理,认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事不关己,表现出严重的参与意愿不足。以村级事项决策参与方面为例,一些村(社区)召开协商会议,两委单独通知部分群众参与商讨重要事宜,但群众参与率也较低,有时即便参与也只是作为参与者和观察者的身份出现,没有有意识地融入社会治理,参与效果不佳。二是客观层面的参与障碍。以目前的形势来看,传统的治理理念无法适应当前社会治理形势,这就要求在社会治理上要具备较强的时代意识和创新思维,充分运用大众的智慧是大势所趋。但现实中群众参与有效性较低也是影响参与热情的重要因素。以“价格听证会”为例,由于政府大多采取“走过场”的形式象征性邀请公众参加,公众的意见在听证会中并不起决定作用,“逢听必涨”的现象大大降低了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意愿。造成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现实困境。三是群众参与的层次较低。在整个社会治理格局中,群众参与的主要内容是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保障人民在社会治理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目前,党组织引导群众参与的社会治理大多停留在文体娱乐、治安防范、环境绿化等方面,对真正关系发展规划、基本建设、权益维护等基层社会治理公共性社会问题时,群众参与的公共性、权益性不足,参与效能低下。

四、答卷:探索及创新

结合近年来探索实践,开发区党工委将积极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突破美丽乡村建设、社区管理等难题,全面增强基层党建组织力和引领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实现基层堡垒不断夯实、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基层队伍不断增强、为民服务不断完善的良好目标。

(一)坚持“标准化”,夯实党建基础“压舱石”

坚持党建引领是推动基层治理的独特优势,需进一步落实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要求,进一步规范基层组织设置和党建阵地建设,切实夯实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的双重组织基础。一是推动组织覆盖从“有形”到“有效”。树牢党在全要素网格治理中的领导地位,加强全要素网格与党建网格的有效融合,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等网格架构应建尽建,积极推进非公企业、社会组织与所在地村、社区建立联合党支部,把党小组建到网格中,把党旗插到网格中,制定党建引领全要素网格治理事项清单,确保党员骨干先锋引领在一线、党支部战斗堡垒在一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二是推动制度文件从“上墙”到“上心”。制度建设是一项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抓好制度的落地执行是促进履职行为规范化、推动国家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提升的必然选择。抓实各级党组织决策议事按章行事,确保《外来人口管理》等规范性文件普惠群众,抓牢《“先锋聚力”提质工程专班工作方案》等有序推进,坚持脚踏实地、强化履职督查,坚决防止制度文件、专版方案沦为“稻草人”,完善提高各项治理措施,推动社会治理提质增效,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有力保障。三是推动阵地建设从“建造”到“打造”。制定群团组织活动阵地的规章制度,规范党员活动室、图书室管理,形成“书记抓、抓书记,经常抓、抓经常,规范抓、抓规范”的管理常态,积极创新策划、教育、管理理念,开展党建、团建等系列活动,发挥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集聚效应,发挥“党员初心站”等机关学习阵地的辐射效应,发挥“书记驿站”等品牌阵地的示范效应,以便民、为民、利民为侧重点,让各类阵地成为创新基层治理的工作载体。

(二)探索“信息化”,凝聚为民服务“向心力”

以“互联网+”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为着力点、创新点,用好“智慧e家”等各类信息化平台,将信息化优势充分转化为服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能力。一是“e平台”优化线上学习。引入专业公司优化“智慧e家”学习平台,日常维护学习平台功能,动态更新最新的党建新闻、政策,根据需要设置疫情信息、生活常识、中国共产党成立xx周年等主题模块,实现党建要闻、党支部活动信息、党务知识及一些其他知识的随时检索查询,党员学习资料、支部学习课件线上共享。二是“一个家”提升治理能力。搭建综合指挥平台,完善运作组织网络,实行群众诉求统一受理、统一处理、统一反馈。完善运作组织网络,在各职能部门、村(社区)均确定分管领导和联络员各一名,规范信息流转处置程序,提高事件流转处置实效。同时,建立即时受理、限时办结、挂牌督办等各项制度,促进各类问题的解决,切实提高事件流传处置实效。三是“一把尺”落实工作保障。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保障,确保推进实效到位。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增加信息采集任务,确保基础信息采集。设立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专项奖励资金,推行信息化建设“以奖代补”机制。将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列入全年综合考核内容,实行一季度一督查,并将督查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加强联系沟通,统筹安排力量,加强对基层干部的信息化培训,不断提升工作能力。

(三)营造“共享化”,架起基层治理“连心桥”

牢固树立“党建+”融合理念,深化以法治为纲、德治为魂、善治为本、自治为基的“四位一体”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以党风引领社会风尚持续向上。一是思想引领倡导德治。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突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核心,常态化开展道德讲堂和基层理论宣讲,推进理论讲堂、道德讲堂、青年讲堂“三堂融合”,教育引导基层群众听党话跟党走,为全域环境整治奠定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环保意识。二是组织引领彰显善治。结合党建引领下的“红色物业”,创新物业服务与社区网格化联动管理新机制,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探索辖区管理新模式,打造零距离、精细化服务新格局,将物业公司党员、业主党员划入网格之中,激活红色细胞,对物业和居民起到双向监督作用,大大提升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三是理念引领彰显法治。坚持“党建+法治”融合理念,深化综合执法改革,推动城管、建设等多个部门的执法职能和力量下沉。依托警务、司法等力量打造法治型党组织,推动党员民警在村、社区任副书记或副主任,营造学法、懂法、守法良好氛围,真正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变成想问题、办事情的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四是机制引领促进自治。突出基层党组织轴心作用,以村、社区群众自治推动基层自治,扩大“民情格子铺”“蜂声汇意室”等多方协调平台影响力,通过“组织考+党员议+群众评”方式,跟踪评价机关和基层干部服务情况,打造渠道宽、反馈快、反响好的基层自治品牌,提升基层自治组织服务能力和基层善治水平。

(四)彰显“精细化”,筑牢经济发展“顶梁柱”

紧紧抓住乡村振兴的机遇,重塑新型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打造高品质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一是美丽乡村建设持续美化优化。积极开展乡村公路的提升改造,建立健全乡村道路边“三化”工作长效机制,实行常态化管理。构建以“稻田+”为产业核心的循环农业模式,由种植普通农作物转向种植有机农作物,打造有机农作物品牌,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农民增收。积极推进各村村史馆、党建室建设,利用政府引导+民间集智等多种方式,大力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留住乡韵、乡愁。二是组团驻村进企持续加码加力。进村驻企服务团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建立健全干部直接联系企业、群众、基层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企业、村社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全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一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切实增强基层和企业加快发展的信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三是集体资产持续保值增值。加强集体资产管理力量,配强村集体资产管理人员,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努力实现保值增值。同步推动社区党组织书记、党组织班子成员兼任或党员担任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不断提升集体资产运营的“红色”公信度。

(五)突出“精准化”,搭建人才培育“孵化器”

坚持党管人才,培育高素质基层团队,形成专兼结合、梯次配备、内外互补、上下联动、结构合理的“领头羊”队伍、基层治理队伍和年轻后备队伍。一是强化党组织头雁力量。在常态化开展“书记驿站”的基础上,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扩大各领域党组织书记参与度,扩大每期选题切入度,扩大惠及民生辐射度。农村注重培育在乡村振兴、推进村庄善治等方面成效明显的党组织书记;社区注重培育在抓服务惠民生、抓治理促和谐等方面成效明显的党组织书记;机关注重培育在围绕中心、服务群众等方面成效明显的党组织书记;“两新”组织注重培育在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等方面成效明显的党组织书记。二是抓牢村社区基层力量。着眼于强化基层,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以专职化为抓手,围绕“进入有专项制度、岗位有专业能力、评价有专门管理、待遇有专属保障”,让一线服务群众、干事创业的思想成为全体干部的基石,凝聚基层发展治理的“主心骨”。健全关爱机制,注重提高政治待遇,对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且取得突出成绩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特别优秀的,大担提拔重用。积极选送优秀村社区干部参加区“十百千某某计划”,形成“近期可使用”“有发展潜力”“还需跟踪培养”三个梯次地村后备干部信息数据库。三是发掘机关后备力量。强化“菁才训练营”、青年学习社等各类培训载体作用,综合用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方式,变“满堂灌”为“多样式”,由单一的课堂辅导向多元的、灵活的方式转变,帮助年轻干部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加快成长。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从注重实效和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抓好短期培训教育。加大发现储备和培养年轻干部选拔力度,依据岗位需求有的放矢地制定专门培养计划,实行跟踪培养、动态管理、重点培育,激发年轻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强化正向激励,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年轻干部撑腰鼓劲,营造鼓励干事、宽容失误的良好氛围。

大约剩余30%的内容被隐藏了
阅读全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