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机构编制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2019年8月中共中央又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面对新要求、新任务,加强机构编制工作组织保障是摆在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我主要围绕机构编制工作领导体制调整,结合前期机构改革和学习《条例》,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机构编制部门如何强化机构编制工作组织保障作了一些初浅思考。
一、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新要求新任务需要强化机构编制工作组织保障
(一)中央对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一是要求准确把握党管机构编制的政治原则,着力提升工作站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机构编制资源是重要的政治资源、执政资源,应该由党中央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需要进行科学配置,要求要把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同提高国家治理水平有机统一。这要求机构编制部门必须坚持从根本政治属性去对表,适应编委领导体制调整要求,加快从业务机构向党的机关调整转变,坚持编制资源为党所管、为党所有、为党服务,把机构编制工作放在党管干部、党管组织的全流程中统筹谋划,做好党委和编委参谋助手;坚持从战略定位提升去考量,以优化执政资源配置为关键,以提高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为重点,加强党政机构职能统筹,加快从“管机构编制”向“抓治理体系”调整,持续完善党的领导体系、政府治理体系、群团工作体系等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要求准确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着力提升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机构编制工作要坚守人民立场,着力破解影响人民利益的难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多做谋民利、解民忧、得民心之事。这要求机构编制工作要不断升华服务理念,推动从“机构编制保障民生”到“机构编制就是民生”转变,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惠民便民的体制机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更加聚焦人民普遍关心的教育、文化、卫生健康、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不断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要不断优化保障方式,推动从简单配置机构编制资源向系统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转变,更加聚焦人民反映强烈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症结所在,加大重点领域体制机制研究和改革力度,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遇到的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三是要求准确把握优化协同高效的重要原则,着力提升改革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推动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既是改革的基本原则,也是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优化就是要科学合理、权责一致,协同就是要有统有分、有主有次,高效就是要履职到位、流程通畅。落实优化协同高效原则,关键在于理顺职责关系,发生“化学反应”。这要求机构编制工作要坚持强化职能管理,推动从重机构设置向重职能优化转变,更加注重对机构职能体系运行评估的综合研判,充分运用统筹整合、职能优化等手段推动改革,减少对机构、人员编制的惯性依赖,加强对职能职责的优化配置;要坚持强化质效管理,推动从“控规模”向“增效益”提升,更加注重机构编制资源的优化配置,结合形势任务的变化,坚持统筹使用、有减有增、动态平衡、保证重点、服务发展,不断提升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四是要求准确把握科学法治规范的工作路径,着力提升管理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机构编制管理水平,不能仅凭经验,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法规建设,指出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和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相统一。这要求机构编制工作要突出精细化管理,推动从经验决策向科学量化转变,破除“参照+对比”“估计+协商”的粗放管理方式,探索机构编制资源调控的科学途径,实现有据可循、有标可依;要突出法定化管理,推动从事后监督向流程管控转变,从严执行“三定”规定,加快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完善事前审查、事中跟踪、事后评估的监管机制,强化机构编制刚性约束,维护机构编制纪律严肃性权威性。
(二)**发展对机构编制工作提出了新任务。一是要求深刻认识经济组织方式变革对机构编制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区委积极适应市委经济转型升级要求,以推动生产要素供给、产业链条配套、人力资源协同集成集聚为重点,对加快构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作出了重要部署,强调要坚持以产业为导向设机构,组织专业化机构,构建专业化体制,切实提升经济工作的专业化能力和水平。这要求机构编制工作必须聚焦经济工作组织方式变革,优化专业化产业发展机构设置,探索构建与现代产业体系要素保障相适应的机构职能体系;按照“一个产业功能区就是若干新型城市社区”理念,深化产业功能区体制机制创新,引导各类资源要素打破地域限制和行政壁垒,逐步构建“两级政府、三级政府、专业高效”组织架构;着眼提升与国际接轨的制度供给水平,进一步创新审批执法监管体制,不断增强发展环境比较优势。二是要求深刻认识公共服务需求提升对机构编制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服务推动高品质生活。区委积极响应市委对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作出的重要部署,围绕满足市民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践行“城市的核心是人”的理念,引导城市发展从生产价值转向生活价值,从经济导向转向人本导向。这要求机构编制工作必须适应市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着眼高品质推动公共服务供给,进一步优化编制供给结构,科学确定公共服务领域机构编制配套标准、总体规模和空间布局;着眼破解公共服务领域深层次体制障碍,紧扣强化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紧扣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紧扣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问题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三是要求深刻认识城市治理现代化对机构编制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服务推动高效能治理。区委针对市委着眼超大城市发展实际提出的城市治理现代化理念,坚持以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服务城市发展的能力为重点,对以党建为总揽构建城市治理现代化体系作出系统部署,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合力。这要求机构编制工作必须着眼强化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深化城市社区发展治理创新,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着眼构建简约高效基层管理体制,持续深化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因地制宜推进街道职能转变,整合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推动管理、服务、资源不断向基层下沉。
二、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需要强化机构编制工作组织保障
(一)理论指导实践不够的问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机构编制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但在学习实践中还客观存在理论武装不深、自觉运用不够的问题。一是思维创新提升不够。新的战略定位要求机构编制工作站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去谋篇布局,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局限于“就机构说机构、就编制说编制”的狭隘思维,习惯于按部就班地做批机构、批编制的具体业务,重编制管理轻职能优化,改革的创造性、引领性、集成性不够。二是科学方法运用不够。总书记提出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的方法论,但在具体实践中还缺少管住管活机构编制资源的硬举措,“沉睡”的机构编制资源未能得到充分激活,“有编不用”与“无编可用”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客观存在。比如,政策性安置超编与依靠自然减员消化超编的矛盾。三是管理制度周延不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推进机构编制法定化的要求,指出对违纪违法行为要严肃追责问责,但在追责问责机制上,纪检、组织、人社、编制部门协同不够,编制部门的平行问责能力还不够强,对“条条干预”还缺少有效应对措施,影响了机构编制纪律的严肃性权威性。
(二)结合大局中心不紧的问题。机构编制部门是党的机关和参谋助手,区委的大局中心就是全区机构编制工作的大局中心,但在实际工作中,完成区委部署的任务和当前正在做的事情结合还不够紧密。一是一些重大部署还不能完全做到及时跟进。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对区委的战略布局、决策部署提前研究谋划不够、理解落实不够的现象,没有做到将决策部署融会贯通于每项工作中去,破解重难点问题的措施和办法不多。二是一些服务保障工作还缺乏一定的超前性。机构编制总量和编制标准不适应发展要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教育、卫生等领域编制缺口较大,社会管理和基层公共服务等领域大量依靠编外聘用人员,编制资源配置滞后于城市发展需求。
(三)改革工作推进不深的问题。巩固机构改革成果关键是要推进相关配套改革,但在统筹各领域改革进展上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机构职能亟待深度融合的问题在一定范围内还客观存在。新组建机构职能需要进一步磨合,一些领域现有的领导体制、职责关系、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与新的机构职能体系还不完全适应;一些实行归口管理、统一管理的部门在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上还不够规范;具体任务事项划分需要进一步明确,对某项职责对应的工作事项,还存在任务分工不够细化问题。二是配套改革推进相对滞后的问题在一些领域还客观存在。事业单位改革迈出的步伐还不够大,整体推进效果不够理想,完成分类改革的总体目标还有较大差距;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情况复杂、涉及人员量大面广、遇到的矛盾问题较多;街道改革进展还不平衡,职能转变需要进一步深化;产业功能区体制机制创新还面临不少课题需要破解等问题。
(四)干部队伍素能不强的问题。新使命新任务要求增强机构编制队伍干事创业敢担当的本领,但面对前所未有的更高要求还有不小短板。一是知识结构不够专业的问题还相对突出。多数干部未接受过系统“科班”训练,隔行谋事的现象普遍。干部接受系统性培训不够,对前沿理论、专业知识缺乏学习,影响了机构编制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二是服务意识不够强的问题还客观存在。靠前服务、主动服务的意识不强,面对基层和服务对象的多样化诉求,存在“简单说不”的现象,没有充分说明“为什么不”,缺乏耐心细致的沟通说服。三是担当精神欠缺的问题还需强化。缺乏事不避难的精气神,对重难点工作还存有一味等政策、靠政策的思想,不善于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敢负责、不敢较真、不敢碰硬等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好,还没有完全走出工作惰性和路径依赖。
三、对如何强化机构编制工作组织保障的几点思考
机构编制工作进入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必须认清使命责任、勇担时代重任,要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着力加强政治能力建设、专业能力建设、作风纪律建设,全面增强干事创业敢担当的本领,切实为做好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坚持将加强政治能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机构编制部门作为党的机关政治机关,在干部队伍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尤为重要。一是强化学习提升站位。将深学新思想作为贯穿主题教育的主线,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的学习,让每次学习讨论都成为对新思想更加深刻理解和把握的过程,提高运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能力。二是学用结合深化转化。结合理论学习,紧密联系岗位职责,全面审视调整固有的工作思路、框架、套路和习惯,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让每项工作谋划和实施都成为对新思想的再对表再看齐的过程。三是找准定位拉高标杆。立足党的机关政治机关,坚持在各项工作中始终体现党的意志、党的立场和党的纪律,切实从政治上判断分析问题,对标归口管理要求查找差距短板,深化比学赶超,确保更好地履行职责使命。
(二)坚持将加强专业化建设摆在更加重要位置。紧紧围绕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的新要求,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机构编制队伍。一是着力强化专业知识培训。搞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以政治理论、重大部署、业务实操、纪律法规为重点,采取举办专题讲座、培训会、读书会、赴外考察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机构编制干部专业素养。二是着力强化专业能力锻炼。建立科室“岗位轮换”制度,推行重大改革、重大课题联合参与机制,在实践中锻炼干部化解矛盾的能力、干事创业的能力、应对挑战的能力,促进多岗位锻炼、全方位提能。三是着力强化专业精神培树。积极弘扬“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专业精神,把鼓励担当作为、激励创新创造放在优先位置,把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融入思想形成习惯,让高定位、高效率、高质量成为新的风尚,切实让专业和优秀成为烙印和品牌。四是着力强化专业方法运用。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既要善于“弹钢琴”,又要善于抓大事,盯住机构编制重点工作,瞄准改革创新重大项目,抓住解决问题重要环节,聚焦重点看效果、查短板、找症结,精准发力各个击破,把握力度、掌握节奏、科学调度,切实做到破瓶颈以带全局。
(三)坚持将加强作风纪律建设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必须以严的纪律、实的举措将机关作风建设引向深入。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增强复命意识。坚持把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以及上级机构编制部门的重大决策部署抓在手上、落在细处,建立健全责任清单,做到定目标、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间、定奖惩,坚持“一切工作具体化、具体工作项目化、项目管理责任化、责任落实高效化”,切实做到全程过问、全程负责,在重落实、抓执行中推动工作作风不断改进,工作质效不断提升。二是注重换位思考增强服务意识。设身处地站在基层和服务对象的角度考虑问题,建立各类诉求定期收集和回复制度,专题研究突出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障碍;对部门(单位)请示事项实行首问负责制,以求解的思维及时研究、明确答复,做到该扛的扛、该做的做。三是坚持严字当头增强纪律意识。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工作纪律,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切实做到“五个必须”、防止“七个有之”;从严执行八项规定要求,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强化廉政意识,引导党员干部养成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下工作生活的习惯,着力打造勤廉双优的机构编制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