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党建引领聚合力推动教育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发布:严选公文 时间:2023-06-13 字数:2723字

学校党支部围绕“培高远之志,育时代新人”为农民工和矿工子女提供平等优质的教育,打造现代化精品小学校这一目标和价值取向,树立了围绕教学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学这一核心思想,落实和推进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从做强德育品牌、提升教学质量、筑牢安全屏障、抓实脱贫攻坚、打造文化亮点等多方面发力,构建起了以人为本,科学透明,操作性强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保证了党建和业务工作“两手抓两手硬”,切实履行了把方向、管大局、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职责。

一、顶层设计,建构“和远”文化理念

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我们要为孩子们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学校结合历史沿革、地域特色,现状分析等多种因素,本着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遵循小学校大发展,小学生大格局的视野,确定了适合师生发展的个性化办学思想,那就是以“和远教育”为核心,建设“和远文化”。“和而不同、志存高远”成为XX市XX小学校师生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经过几年的努力,积极营造了“和美校园、和雅德育、和趣课程、和智课堂、和慧教师、和远学生”的“六和”校园特色文化。

二、立德为先,打造“和慧”教师队伍

学校一直致力于教师梯队培养,不断优化团队建设,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逐步形成了“和慧”教师敬业、乐业、专业的精神品质。实行象棋文化管理,知人善用,各取所长。干部带党员,党员带教师,教师带学生的三带活动成为了常态。用“四有”好老师的标准,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和引领。

学校从服务新课改,服务师生等角度出发,实行简政放权,建立良好干群关系,改变原有工作作风,率先组建服务型领导班子。在领导们的带动下,学校涌现出一批无私奉献、各有专长的教师典型,打造出一批本土名师。

学校抓住大学区交流和XXXX对口支援等契机,借助兄弟校的优秀资源开展教师培训。20XX年先后与XXXX小学开展了两次跨省交流活动,两地不同的教学风格和理念,让老师们经历了一场教育的饕餮盛宴。

通过校长约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校先后涌现出省、州、市各级教学骨干、能手、新秀等17人,占专任教师的22.6%。

三、五育融合,构建“和趣”课程体系

学校党支部积极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进行系统思考、整体规划、五育融合,构建了和趣课程体系框架。

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让学生掌握一至二项艺术特长,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学校成立了音体美教研共同体,全面发展艺术教育。

音乐方面,选择了快板和手卷钢琴全面普及、全员推进,让传统曲艺在校园生根、发芽。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快板说党史、快板说国学、快板说诗词、快板说算理全面开花。千人快板说书、百人手卷钢琴齐奏已然成为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真正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体育方面,主抓足球、轮滑、跳绳等校本课程建设。书法方面,着重培养孩子书写能力。组织美术教师自制书法校本教材。美术方面,重点打造华彩灯笼校本课程,让学生们以灯笼为载体,通过动手设计与创作,弘扬传统文化。学校还开创性地举办了首届艺体节,充分展示“五育”成果。

学校优化完善课后服务体系,以五育融合、丰富多彩为原则将少年宫课程纳入课后看护,开设30多个兴趣班,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点、探索点和增长点。和趣课程真正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沃土。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冰雪运动特色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四、立足双减,探索新样态“和智”课堂

学校被认定为延边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试点校。我们迅速在全校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互联网+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实践。遴选表现突出的教师成立信息化攻坚团队,组成帮扶小组,实施信息化技术培训人人过关制度。教育局投资为学校建设了录播教室,配备了移动录播等设备,使得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有了质的飞跃。在“互联网+合作学习”的大背景下,课堂逐渐变成乐学乐教的课堂,自主交往的课堂,善思会学的课堂。

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学校严格控制作业总量,鼓励教师布置分层、弹性作业,在每个班级走廊的展示板中开设特色作业展示栏。设置了特色发展区,允许学生走出课堂自主探索,给予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

五、创新“和雅”德育,共育“和远”少年

学校党支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严抓常规、形成特色的工作思路,构建了以懂生活、能自律、会学习、善交际的“和远”少年为核心,确立开展和雅德育,培养和远少年的德育目标体系;实施学榜样立志向,好习惯促成长,跟党走育新人,勇创新向未来的德育路径。

大约剩余30%的内容被隐藏了
阅读全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