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职教高考”背景下中职生心理现状的调查报告

发布:笔杆子 时间:2023-07-29 字数:6667字

“职教高考”制度出台,有力促进了中职学生升学途径和方式的规范化发展。升学制度的转轨,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及心理状态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不论从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对人才需求和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及时把握学生心理状态并提供帮助,都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责所在。笔者以**市职业技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学习现状和心理状态进行深入调研,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辅导策略。

一、研究背景

(一)“职教高考”制度提出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升学背景和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特点

“职教高考”制度推行之前,学前教育专业升学有对口升学、单独招生(简称“单招”)、推荐免试(简称“推免”)三种主要途径。2017年之前,以上三种途径招生人数稳步推进且相对持平。

2018年“单招”“推免”招生人数骤然增加,报名参加考试并且被录取的概率达到90%左右。这种状况对在校学生带来极大的冲击,让学生有“升学非常容易”的错觉,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导致学业退步,这对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提升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二)“职教高考”制度落实的积极意义

“职教高考”制度借鉴普通教育的规范化和系统性特点,取消“单招”和“推免”,明确将中职升学纳入高考序列。“职教高考”制度的推行,对中职学生更加公平合理,对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整体教育教学质量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在把握“职教高考”制度的前提下,着眼于学生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的调查及分析。研究结果精准地反映了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学校方针政策的制订起到辅助作用,有利于教师切实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基于调研结果的心理辅导,能精准、到位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心理状况,并针对性地疏导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概况

(一)研究对象

以**市职业技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学习现状和心理状态进行深入调研,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辅导策略。

(二)研究设计

本次调研采用自编问卷调查的形式,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调研其升学及就业意向、专业认同等。二是学习状态调查问卷,由学习目标的清晰程度、抗干扰水平、学习策略的有效性、学习效果四个维度组成。三是心理状态调查问卷,主要围绕躯体状态、无助感、自信心、焦虑悲观、内在价值感五个维度展开。

(三)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

以班级为单位,对三年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团体施测,测试前使用统一指导语,介绍测试目的与答题要求,测试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现场回收问卷。共回收问卷285份,有效问卷272份。采用**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升学与就业趋向和专业认同状况。

由表1可知,对于学前教育学生来说,毕业后想升学占总人数的86.4%,说明学生对自身发展和知识的要求有明确的认识。毕业后有立即就业意向的学生比前些年减少,仅占13.6%经调查发现,有想挣钱、不喜欢读书等原因,其中想挣钱的学生约占一半。

专业认同的人数占81.2%,专业不认同的占比18.8%,表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经过三年的深入学习,将该专业和自身特点做进一步的匹配之后形成全面、清晰的定位。在临近毕业的关键点对自身专业发展方向进行调整,这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非常必要。

2.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状态特点研究。专业认同对于中职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很多潜在影响。现假设专业认同水平不同的学生学习状态不同,因此把专业认同作为自变量,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于专业认同的学习状态进行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学前教育学生学习的目标清晰程度在专业认同差异中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p<0.01)。即专业认同水平越高,学习的目标越清晰,反之亦然。

3.学前教育专业心理状态特点研究。专业认同水平不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等都会受到影响,在学习中的心理感受也会有较大差异。现假设专业认同水平不同的学生心理状态不同,因此把专业认同作为自变量,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于专业认同的心理状态进行比较,结果如表3所示。

表3中数据显示:学前教育学生焦虑悲观情绪在专业认同差异中达到显著水平(p<0.05)。即专业认同水平越低,焦虑悲观情绪越突出。

4.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升学与就业趋向、专业认同与学习状态、心理状态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假设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升学与就业趋向、专业认同与学习状态、心理状态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依据本次收集的相关数据,分别对毕业趋向、专业认同与学习状态、心理状态各因子的测量结果进行相关检验(皮尔逊相关),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中可以看出,升学与就业趋向与自评学习状态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专业认同与自评学习状态、抗干扰能力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与躯体化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自评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学习策略、自信心、价值感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与抗干扰能力、躯体化、无助感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学习效果和学习策略与自信心、价值感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与抗干扰能力、躯体化、无助感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抗干扰能力、躯体化、无助感之间显著正相关(p<0.01);抗干扰能力、躯体化、无助感与价值感、自信心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自信心与价值感之间显著正相关(p<0.01)。

可见,升学与就业趋向与心理状态的关系不大,只有升学取向与自评学习状态良好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专业认同高的学生自评学习状态较好并且抗干扰能力较强,但是会感觉身体较疲倦和不舒服。学习效果和学习策略好的学生自信心、价值感均较高,抗干扰能力较强,躯体化、无助感则比较低;反之亦然。

三、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根据研究结果,对中职学前教育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深入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专业选择较被动,认同感不强

1.原因分析。学生选择职业学校的主要原因是中考成绩低,未被高中录取,为了能继续接受教育,从而选择,录取分数较低的职业学校。入学时面临专业的选择对15-16岁的学生来讲并非易事,家长则起很大的决定作用。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较迷茫与简单,对专业的特点与自身发展不能很好关联,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专业认同感不强。

2.教育措施。营造良好的专业氛围,优化校园心理与精神环境,培养学生专业认同感。

(1)学校需紧扣高考及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调整教育教学方案,突出专业教学的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方向性和积极性,搭建“高考——学校——教师——学生”桥梁,促使教师对“职教高考”有深入、明确认识与理解,并融入道日常教育教学之中。

(2)教师精深的专业素养和优良的个性品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培养专业认同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与具体行动脱节,情绪波动大

1.原因分析。随着学校教育的深入,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有所提升,明确较为明晰的学习目标。但是,在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高速化、信息化的时代,学生受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学习目标会出现波动与摇摆,在学习行动上表现得浮躁、散漫,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不够理想。

在学生面临高考时,将自己现有知识水平与考试水平相比较后,明显的差距让学生有明显压力,容易出现焦虑情绪。在消极情绪的影响下学习效果欠佳,焦虑愈加明显,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无法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2.教育措施。紧扣职教高考特点,协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以浓厚的校园学习氛围巩固目标的稳定性。

(1)学校对高考动向精准把握,根据职教高考评分特点——职业技能与文化素质两大部分制定教育教学总目标与学期目标,即长期目标与中期目标相结合,指导相关教师在三年的教学中有计划、分层次朝目标稳步推进。

(2)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实际操作者,在掌握高考政策与学校教学安排的基础上,在把教学目标融入日常教学的同时,随时追踪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心理动向,协助学生明确学习的长、中期目标与短期目标。

例如,一年级以扎实学习各种基本课程为主,了解和尝试参加技能大赛;

二年级在全面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参加技能大赛和1+*证书的考试(职教20条第6条:启动1+*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试点工作要进一步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鼓励职业院校学生获得学历证书,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1]。不仅能够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也能获取中职高考技能部分的必备分数;三年级在技能提升的同时重点且全面展开文化素质部分的学习、复习。三年不同的阶段目标,不仅提升学生专业化水平,也为高考做好全方位的准备。

(3)浓厚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润物无声。校园中的活动丰富多彩,学校与教师在各类活动中紧扣精神文明建设,以积极向上为着力点,与学习目标巧妙结合,塑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最终达到产生学生学习动机的积极作用。

(三)自信心不足,自我价值感偏低

1.原因分析。中职学生在九年制义务教育过程中遭受挫折较多,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比如“我啥也干不好”、“我就不是学习这块料”“我数学方面是弱智”等较低的自我认知,学习中自信心不足,对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表现出明显的怯场与退缩心理;对曾经让自己失利的学科更是避之不及,学生整体自我价值感偏低。

2.教育措施。

大约剩余30%的内容被隐藏了
阅读全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