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镇地处惠民县南部,南靠X,北临X。辖X个社区X个村,人口X万,面积X平方公里,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地理位置优越,境内公路四通八达,刘清路贯通南北,南与工业发达的淄博市隔河相望,有黄河浮桥相连,北接省道乐胡路,220国道横穿东西,西去济南100公里,至国际机场仅一小时车程,东至滨博高速2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是华东地区出入京、津的主要通道。
黄河流经镇域X个村、X公里,为发展全镇的农业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黄河是X镇最大的资源优势之一,依托黄河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做足黄河文章,丰富黄河经济内涵,壮大黄河历史文化,是推动X镇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动力。
一、沿黄特色经济带建设的总体布局
按照区域协调、统筹发展的原则,X镇打算实施黄河经济文化旅游带建设,其中重点发展沿黄农业示范园和旅游度假村,通过五至十年的努力,在全镇形成具有相对规模的沿黄经济产业带。
目前,X镇已纳入全市沿黄风情带建设,下一步将按照市委、县委建设的总体思路,制定符合本镇的沿黄旅游发展规划,坚持以特色农业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骨干,以基础建设为依托,以新兴旅游业为延伸,大力挖掘黄河经济潜力,发挥黄河经济优势,丰富黄河经济内涵,逐步把X镇的沿黄流域打造成为特色产业突出、主导产业集群、社会和谐进步的现代农业经济长廊、文化旅游长廊。
建设特色农业旅游区。依托白龙湾等现有旅游资源,积极争取省、市、县的项目资金支持,综合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旅游景点道路、黄河航运线路的建设步伐,开发水上游乐、农家乐、园区观光等旅游项目,建设集休闲、观光、娱乐为一体的新型现代化观光农业旅游区。
二、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顺,缺乏科学统一规划
沿黄生态产业带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既需要各镇和多个县直部门各负其责、重点突破,又需要相互协作、全力推进。在沿黄生态产业带建设上,县里虽然有明确分工,但目前尚处在农业局管农业园区、旅游局管旅游项目。沿黄各乡镇条块分割的浅表层面,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协调机制。由于没有沿黄生态产业带建设科学统一的编制规划,项目建设上大多呈现“小、弱、散、差”的状态,存有各自为战、风格雷同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沿黄生态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传统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尚需优化
一是小农经济烙印明显。从总体上看,我镇沿黄农业发展集约化、标准化程度较低,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二是土地流转率较低。只有沿黄极少数村的土地实行了土地流转,沿黄其他土地多以农户分散种植为主,土地指标不足。三是特色农业发展滞后。由于缺乏具有强力引导作用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高附加值产业发展缓慢,与二三产业联系不够紧密,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较小。
(三)文化产业薄弱,资源整合亟待加强
文化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商品生产渗透到精神领域的结果。我镇红色文化与黄河文化融合交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河渡口文化,也造就了X人民独特的文化品质。但是,从推进文化产业和沿黄生态产业融合发展上仍存有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协同发展的理念落实不到位;运用文化产品打造旅游品牌的能力不强;经营机制不够灵活;旅游商品的文化特色不够鲜明等问题和不足。
三、下一步的打算及建议
(一)多措并举,努力实现沿黄旅游业发展新突破
一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按照同质化资源需要差异化产品,类同化市场需要错位经营的理念,努力做到全县旅游业发展“一张图”、“一盘棋”,改变画地为牢、各自为战的状况,强化沿黄生态产业带旅游业同源异质的互补功能,形成资源共享、配置合理、扬长避短、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提高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积极培育沿黄生态产业带的主打旅游项目和标志性产品。二是抓好项目建设,打造旅游精品。尽快制定出发展规划,争取资金,围绕旅游项目建设和旅游景区升级改造,逐步完善景区设施,扩大规模,以项目为龙头,推动旅游产业链不断拉长。对打算建设的重点旅游项目,要落实责任、明确目标、加快推进,要精心打造旅游精品。三是加快景区升级,完善服务功能。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协调专项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塑造 “接待规模大、服务质量高、市场环境优、队伍素质强”行业形象为目标,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提升旅游业服务水平,真正让游客在X吃的放心、住的舒心、游的开心。
(二)突出特色,着力发展沿黄生态高效农业
充分发挥沿黄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色,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产业聚集、协调开放”的原则,以龙头带园区、以园区促产业、以产业联农户,明确功能定位、发展目标、产业布局、经营机制等内容,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能力强的沿黄生态高效农业园区。一是推动土地流转,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新模式。在农业产权制度上深入探索,逐步打破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倡导土地向大户、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适度集中。建立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重点打造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实现农业主导产业由农民单一经营向企业化运营的转变,促进沿黄优势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二是发展休闲农业,搭建生态产业新平台。主打“周末休闲哪里去,惠民近郊游X”的品牌,保留并重点包装X社区2至3个黄河民俗村落,突出“走近黄河、感触黄河、拥抱黄河”主题,有计划的对土地进行集中复垦、集约经营。加快沿黄苗木培育、林下经济、特色农业等产业发展,启动生态农业合作研究和菜篮子工程示范化基地建设,采用“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建设一批高科技农业产业园、农家乐集聚区、果蔬采摘园,打造一流的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居住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沿黄生态农业园区。
(三)深入挖掘,促进地域文化与沿黄生态产业融合
文化产业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要通过挖掘和拓展黄河古渡口文化内涵,丰富沿黄生态产业带建设内容,以大产业推进黄河渡口文化大融合,以黄河渡口文化大融合建设大产业,以大产业促进社会经济大发展。一是深入挖掘整合黄河渡口文化资源。X镇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富集、文化优势独特。开发“红色文化”,利用渤海革命老区和英雄人物的影响,突出X镇独有的文化内涵。二是以黄河渡口文化促进沿黄生态产业转型升级。依托黄河渡口文化,增强人们的认知性、趣味性,寓教于乐,提升品位。把文化元素更多的植入沿黄生态产业带建设,用文化内涵发展旅游项目,用文化理念助推农业园区,积极构建地域文化与沿黄生态产业带相互融合、共生共荣、同步发展的新格局。三是创新文化产品营销方式。黄河渡口文化、沿黄生态产业联系密切,在宣传推介、产品营销等市场开拓环节具有较好的融合性、互补性,要充分利用各类节庆活动,搞好文化产品的展示和推介,为沿黄生态产业带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四)多元投入,构建沿黄生态产业带建设融资体系
一是加大政府导向性投入。在用好上级专项发展资金的基础上,采取项目贴息、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对沿黄生态产业带重点项目进行扶持。县政府和各镇在相关资金安排使用上要给予倾斜,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和农业园区建设,为沿黄生态产业带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二是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进一步拓宽产业带项目投资和融资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综合运用合资、合作、独资、承包、租赁、股份制等形式,将旅游景点和农业园区转让给企业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开发、经营,激发沿黄生态产业带建设和发展活力。三是大力开展产业招商。进一步扩大沿黄生态产业带对外开放力度,在旅游资源开发和农业园区建设中,积极引进国内外投资者,形成多元投资新格局。
建议县委、县府在文化古迹恢复建设及旅游开发等方面给予土地指标、资金等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