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XX区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和市市场监管局工作部署,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切实发挥职能作用,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加强行风建设,提升工作效能,努力打造更优营商环境,为推动XX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营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
纵深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聚焦“准入、准营、服务、退出”各环节,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打造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2024年以来,新增私营企业345家,个体工商户374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3户。办理个体户注销8675家,企业注销122家。办理食品经营许可(备案)登记事项605件。截止目前,全区现有企业总量4317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50户,个体户27096户。
一是提升企业开办服务效能。通过智能审批系统,实现身份认证系统互认,企业开办材料“一次提交”,将涉及开办企业需采集的信息整合,实行“一套材料、一次采集、多方复用”,实现线上线下一套材料完成办件。从严控制办件时限。实行线上、线下同步,24小时不打烊工作机制,采取加强工作调度,系统核查等措施,确保一日办结。安排专人通过电话沟通、现场指导录机等方式,降低办件驳回及驳回率。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的应用,签发电子营业执照4193户。
二是提升市场经营主体注销便利化水平。推进“证照并销”改革,市场主体营业执照、许可证办理手续缩减50%、时间压缩50%。2024年以来办理“证照并销”56户。设置个体工商户“一屏注销”专窗,与税务部门沟通,建立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协同、信息共享联动机制,办理“一屏注销”20件。扩大简易注销范围,促进企业注销领域减流程、减材料,上半年办理简易注销105户。
三是多措并举提升企业满意度。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常态化深入辖区,采取开展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常态化问卷调查等方式,提升办事效率,实现政务服务与群众需求的无缝对接,不断提升企业满意度。新登记企业做到回访覆盖面、满意度100%。
四是加强营商环境宣传力度。上半年,在省市级以上媒体(党报党刊)、简报、网站上刊登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文章3篇,学习强国报道1篇。
(二)持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一是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上半年审查以区政府名义出台的政策文件11份,有效预防和制止市场经济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及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二是加强监管执法工作。加大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2024年上半年,共立案各类案件136件,结案124件,罚没款43.4万元。三是加强违规涉企收费治理。开展医疗服务价格检查,检查医疗服务机构12家。开展住宅物业管理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攻坚行动,检查住宅小区物业6家,发现并完成整改问题2个。
(三)完善创新市场监管举措,不断提升市场监管效能
一是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实行“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减少对企业的干扰。目前,全区双随机成员单位共12家,检查事项清单大类93项,细类219项,监管对象库37010户,执法人员库280人。今年以来,区市场监管局联合住建、城管、文体广电、消防等部门开展双随机抽查3次,联合检查任务比例100%。发现问题率达30%以上,抽查结果公示率100%。
二是不断完善信用监管机制。积极推进信用修复,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上半年,开展企业信用风险分类联合抽查3次,检查企业10户。监管事项认领149条,监管行为已覆盖55条,信用风险分类100%。
三是持续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全力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地落实。截止目前,全区共有食品安全包保干部252人,各类有效生产经营主体1726户,督导完成率96.8%。持续开展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等环节安全隐患排查和食品监督抽检工作。对辖区12家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开展监督检查,发现食品安全隐患64处,均完成整改,收到整改报告11家。推动全区38家大中型超市开展“放心食品超市自我承诺”活动。督促特食经营者参与“特食抽查考核”,目前参与考试率68.98%,考试通过率79.72%。强力推进食品安全共管共治。联合区教育、民政等相关部门对各类学校食堂、养老机构食堂实施全覆盖检查,督促社会餐饮及各类食堂参加“两库一平台”考核,目前培训考核通过率35.45%。48家学校食堂和22家养老服务机构食堂(助餐点)已完成“两库一平台”考试全覆盖。截止目前,食品安全、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59.21%、51.06%;共收到不合格结果14 批次,不合格率为3.8%。严厉查办食品安全违法违规案件,今年以来,查办食品安全一般程序违法案件76起。深入推进智慧监管,“互联网+明厨亮灶”可视化“安徽视联网一站式视频智能平台”已建成,全区48家学校食堂已接入46家。全面开展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立案查处餐饮浪费案件10起。加强药品安全全日常监管;全区药品零售企业完成检查覆盖率达95%,深入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排查化解药品安全风险隐患,上半年办理药械化案件27件。
四是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完成年度工业产品获证企业分类监管3家。开展预拌混凝土质量专项检查,排查预拌混泥土生产企业4家,配合市级统一组织监督抽检2家次。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检查儿童和学生用品生产企业1家,开展风险监测1批次。开展商品包装和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等专项抽查5组,开展能效标识和水效标识计量专项监督检查20家次。开展民生计量专项行动工作,检查集贸市场、商超、眼镜制配场所、加油站、粮食购销等单位共50家次。培育诚信计量示范单位7家。联合市局计量所开展计量器具专项监督检查,查扣涉嫌作弊计量器具13台,立案5起,罚款1万元。
五是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扎实做好特种设备摸底登记工作。突出重要时间节点和涉及民生、人员密集场所、盛装危险化学品的高风险特种设备,持续开展开展迎“两节”除隐患保平安“三品一特”安全风险专项整治等专项整治10余次,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09家次,特种设备561台次,排查隐患19处,闭环整改率100%。立案调查4起,已结案3起,罚款5万元。
六是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引进第三方开展专利导航服务,加强对辖区企业知识产权服务。 截止4月底,新增发明专利授权5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件,较2022年底提升0.2件;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组织召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会,帮助科宝生物、木兰牧业2家企业办理商标权质押融资2000万元。强化商标品牌培育,新增塔山石榴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核准使用生产者2家,累计使用企业27家。组织召开商标品牌建设工作推进会,邀请第三方机构针对商标品牌品牌工作对镇办及区直相关部门进行专题业务培训。积极促进商标品牌发展,新申请商标46件,注册65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查办知识产权案件1件。开展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执法检查,撤回非正常申请7件,1件正在申诉中。
(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市场监管法治保障
一是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创设“暖心”执法环境。实施首错不罚制,对于市场主体首次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予以免罚,给予警告提醒,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加宽容的营商环境。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对依据法律法规可以不予处罚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在责令其改正的同时,及时开展行政指导,督促企业进行整改,依法合规生产经营。二是严格执行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切实强化对行政执法活动的全过程监督;及时通过信用淮北和区政府网站对行政处罚案件对外公示;为一线执法人员新配备办案执法记录仪14部,实行现场检查、调查询问、送达文书等执法全过程录音录象制度。三是落实《淮北市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防止出现行政处罚畸轻畸重现象,确保处罚合法、合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二、存在问题
一是我局人员老化、人手不足的现象较为突出,与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举措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还有差距。二是创优营商环境观念和服务意识需进进一步提升。面临繁重的监管任务和工作压力,部分基层人员对优化营商环境的认知不深入、主动性不强,对于如何从部门职能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研究不透彻。三是对照目标任务个别指标存在滞后现象。例如,由于我区企业高科技含量的专利产品少,导致高价值发明专利增长缓慢。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继续深化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纵深推进“先照后证”“证照分离”等改革,继续做好“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优化企业登记注册、行政许可审批等工作流程,为企业开办营造宽松环境。二是加大对假冒伪劣、不正当竞争、知识产权侵权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三是加强信用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依法对市场主体的市场准入、经营行为、市场退出等信息进行内部信用评价,实行信用分类监管。
(二)继续强化监管,筑牢“四大安全”底线。一是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进一步落实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各方责任,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强化部门联动,推进“食安守护行动”深入开展。统筹推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不断推进食品安全共治共享,确保顺利通过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验收。二是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持续推进“企业主体责任推进年”活动,开展电梯、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切实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三是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监督检查,围绕重点工业产品开展监督抽查,加大对质量不合格产品企业的后处理力度。
(三)继续优化服务,推动我区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质量强区工作,推进皖美品牌建设,继续做好“塔山石榴”“黄营灵枣”“和村苹果”地标品牌申报、使用的跟进工作。继续落实专利扶持奖励政策,千方百计提高发明专利申请量。充分利用知识产权质押等,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做好非公党建、小个专党建等工作。
(四)持续提升工作效能,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加强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加强教育培训,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打造政治过硬、高素质、专业化的市场监管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