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发布:金刷子公文 时间:2024-01-17 字数:4778字

  

按照区委常委会主题教育的要求和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精神,结合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问题,*月*日,*带领部分委员、常委以及办公室工作人员,深入区教育局以及相关学校,通过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听取校长汇报和群众意见、走访社区等方式,开展了调研考察。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区教育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统筹谋划教育发展;突出教育便民惠民,实施农村学校改薄计划,推进城镇学校扩容工程,落实教育精准扶贫措施;推动各项改革,提高保障能力,增强工作活力,全区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商品化住房迅猛发展,*城区居民人口逐年上升,适龄儿童不断增加,城区学校学生人数快速增长,城区学校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日益凸显,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截止2024年底,*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所,其中:高级中学*所,完全中学*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所,初级中学*所,九年制学校*所,完全小学*所,教学点*所,职中*所,特教学校*所,公办幼儿园*所,民办幼儿园*所。全区共有在校学生*人,其中:高中学生*人,初中学生*人,小学学生*人,幼儿*人,特教*人,农职中*人。全区有正式在职教师*人,其中:高中*人,初中*人,小学*人,幼儿园*人,特教*人,农职中*人。

二、目前*区教育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义务教育发展还不够优质均衡。虽然*区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但是仍处在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阶段。一是多年来中心城区秋季学期一至九年级招收新生及转入学生每年不断增长,新建、改扩建学校速度跟不上生源增长的速度;二是学校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不均衡,带来的“择校热”“择班热”“择师热”现象仍然存在;三是学校布局与人口分布不匹配,中心城区人口密集,而学校规模小、难扩容;新建区域高楼林立、人口密度大,已建成学校容纳不下学区内生源。目前,*区小学办学规模最大的学校*人,最小的已没有学生,平均在校生为*人;小学教学点办学规模最大的学校*人,最小的已没有学生,平均在校生为*人;初中办学规模最大的学校*人,最小的*人,平均在校生为*人;九年制学校办学规模最大的学校*人,最小的*人,平均在校生为*人。

综合全区“十三五”以来城区学龄人口变化情况,结合城镇化进程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城区每年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占新增常住人口的比例达到25%以上,而且还将在“十四五”期间会呈现出增长态势,但在“十五五”期间将又逐渐下降到23%左右。据此测算,预计到2025年、2030年市区学校学位需求小学将分别达到3.39万人和3.69万人;初中分别达到1.69万人和1.84万人;学前幼儿分别达到2.01万人和2.13万人。 到2025年前后,*城区小学学位缺额*个左右,初中学位缺额*个左右。

(二)城区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低。目前,*区公办幼儿园占比距国家规定标准还有较大差距。城区*所幼儿园中,公办园仅占*所,公办园在园幼儿仅为*人,占成区在园幼儿总数比例*%,低于《*省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方案》中规定“县域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不低于50%”的必备评估要求。达标需至少新建12个班的标准幼儿园*所。

(三)农村教育面临布局调整难题。农村学校生源不断减少,导致农村教育面临进退两难的局面、学校建撤失据的困境。维持目前农村学校现有布局,既会造成资源浪费,也会使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拉大;推行农村学校撤并,既受现行农村教育政策的限制,也会给不能进城的学生家庭带来不便。

(四)高中教育质量亟待提高。近年来,*区高中学校管理科学、工作得力、制度规范,常规管理抓得严,教学环节落得实,教学工作井然有序,整体形成了教风正、学风浓的良好局面。全区2024年高考本科上线*人,上线率*%,较上年增加5.89个百分点。*区高中教育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重点大学上线率和文化课本科上线率不高,高分学生还较少,进入全省前100的人数还不够多。

(五)教师队伍建设亟须加强。一是教师总量不足,编制缺口很大。二是师资队伍结构性短缺,名师骨干教师偏少;三是个别教师责任意识不强,敬业精神和教育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师德师风有待加强。

(六)部分学校信息化教学设备滞后。在积极推进信息化教育的同时,部分学校由于硬件条件所限,存在信息化教学设备老化、设备超过使用年限、个别设备硬件无法更换维修等问题,不能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课堂教学。

(七)教育发展环境需进一步改善。一是社会事务进校园过多,对学校正常教学干扰教大;二是学生心理健康不容忽视;三是校园周边道路交通、流动商贩、不健康娱乐场所还存在安全隐患;四是课后延时服务仍需优化;五是校外培训机构监管还需发力。

三、关于加快推动我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教育是百年大计,事关我区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各级党委、政府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以人民满意为奋斗目标,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扩充城镇学校学位,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激发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活力,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办学差距,促进各类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公平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紧盯短板不足,着力补足学位缺口。一是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结构优化。统筹规划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以教育质量提升为导向,按照保留必要必须的教学点、优化调整城镇学校布局的基本要求,深度调整城乡学校布局。二是加强学校建设规划。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城市建设规划与学校建设规划的有效衔接,在老城区改造、新区开发中优先考虑优化学校布局、优先保障学校建设用地。针对中心城区老城区原建学校规模小的实际,能扩建的扩建、能搬迁的搬迁。针对一些已建成区域学校数量少的问题,通过城市拆迁、企业搬迁、公用土地用途调整,腾出土地新建学校。三是改进学校项目建设方式。成立专班,加强督导,针对每个项目制定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工程建设倒推清单,确保工程顺利启动和实施、按时交付使用。

(二)破解制约瓶颈,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是增加政府财政投入。严格落实国务院关于教育投入的有关要求,确保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在校生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根据教育事业发展实际,科学建立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教师正常工资增长机制。真正从机制上确保财政对基础教育的投入,确保学校建设资金有保障、确保生均经费拨付到位,持续改善办学条件。二是拓宽投融资渠道。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推动城区民办幼儿园向公办幼儿园转型,抓好乡镇(街道)公办幼儿园建设计划落实,不断提高公办幼儿园占比。加大民办普惠性幼儿园生均经费拨付力度,支持改善办园条件、招聘专业幼师,保证普惠性幼儿园办园有盈利、发展有动力。消除对城市周边和农村幼儿园的监管盲区,坚决打击无证办园行为,防止出现安全隐患。指导各级各类幼儿园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开展育教,克服小学化倾向。

(三)城乡协同支撑,推进教育整体发展。一是以高品质寄宿制学校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配置教学专业人员、教学辅助人员和教育管理人员,保障学校管理、学生学习和公共生活顺利运行。建立健全学业辅导和生活帮扶机制,支撑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生活习惯养成和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农村寄宿制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二是推进农村小规模学校提质增效发展。统筹配置城乡教师资源,促进城乡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为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提供倾斜性经费支持、生活补助和进修培训机会。积极组织开展联合教研与城乡学校帮扶活动,通过“传帮带”的方式,着力提升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四)突破核心问题,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一是推行高中特色化办学。加强对艺术、体育等方面特长生的培养;深入研究新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推动教学创新,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实施中小学素质教育。加快推进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组织学生经常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把素质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课程体系,配备体育、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特色制作等专业教室、场地,通过增加学校专业教师配备、聘请行业协会专家开展讲座、大学生志愿服务等形式,组织学生经常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三是打造学校特色文化。突出以德树人、以文化人,支持学校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创建校园文化品牌,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激励教师敢担当、尽好责、做为人师表的典范,引导学生立大志、刻苦学、当好社会主义接班人,使学校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五)紧抓薄弱环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按照师生比标准,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增加中小学教师编制,尽早核定幼儿园教师编制。把事业单位调整改革中空出的编制转为教师编制,弥补当前教师编制缺口。二是推行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机制,优化教师配备;推行体育、音乐等科目教师走教,解决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艺术类教师短缺问题。三是加大教师补充力度,公开招聘公办中小学校和公办幼儿园教师,弥补教师岗位空缺。四是建立完善校长和教师选拔、招聘、培养、考评、奖惩机制,提高综合素质。整合全区教育资源,建设区级教师发展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区级名师和骨干教师的常态化培训;五是健全学校校长和教师轮岗交流机制,与职称评定、考评表彰挂钩,促进各学校校长和教师均衡配备。七是提高乡村学校教师的工资和补贴标准,加快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进度,改善教师在学校的办公和生活条件。八是建立完善各项荣誉制度,开展教书育人楷模推选、寻找最美教师等活动,切实尊重和保护教师,营造尊师重教氛围,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九是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强化对教师的监督管理,建立部门、学校、家长、社会共同监督机制。

(六)大力整合资源,持续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依托*市智慧教育云平台,持续完善区级平台功能,加快资源建设与汇聚。形成统一管理、高度共享、弹性可扩展的具有区域特色教育服务体系,为所有教师、学生提供优质资源和服务,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和可持续发展。二是积极探索教育资源服务供给新模式,不断完善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在注重构建均衡、协调发展的同时,积极完善公平导向的教育供给体系,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城乡统筹机制,促进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布局。进一步完善区域教育投入机制,加大对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力度。三是强化智慧课堂建设,有力支撑教育教学变革。以智慧课堂为抓手,促进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变革和创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出发点,教师以学定教推动师生高效互动;以实时智能监测为支撑点,利用大数据精准分析,提升课堂教学品质;以教师智慧教学为目标,实现教育教学水平提升。

(七)抓好综合治理,着力优化教育发展环境。一是加强部门协调,实施向教育主管部门报批制度,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坚决制止机关、部门、社会组织随意向学校强制摊派事务,减少学校和教师负担。二是严格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强化学校教育主体,提高课堂教育质量,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依法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三是严格落实学校安全管理教育责任,完善课堂教学和实践课程体系,真正落实好对学生的安全预防教育、心理健康服务,提高学生安全预防和心理调节能力;严格按规定配备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专职保安人员,持续抓好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加强治安状况排查,常态化开展道路交通、小餐饮店、流动商贩、不健康娱乐场所的整治,确保校园和周边环境安全。  

 

大约剩余30%的内容被隐藏了
阅读全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