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让档案成为育人的鲜活教材

发布:笔杆子 时间:2024-03-06 字数:2503字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要加强校史资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讲好党创办人民大学的故事,激励广大师生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强调要精心保护红色记忆,逐步推进数字化,让更多的人受到教育、得到启迪。高校档案是校园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新时代做好高校档案育人工作,可以从历史、价值、实践三重维度来认识和践行。下面,我讲几点体会,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第一,新时代高校档案育人的历史逻辑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中酝酿着高校档案育人理念。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两个文明建设”战略方针,表明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需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探索为高校文化育人建设的萌芽提供温床;1986年,随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将“两个文明建设”精神落地到高校,首提“校园文化”概念,开启高校文化育人建设新思路;1992年,正式提出“校园文化建设”,凸显高校以文化人的重要性,为高校文化育人建设的形成奠定基础。

  档案是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的源泉,这为高校开展档案管理等活动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档案工作融入高校育人体系提供了契机;2004年,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对高校文化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保障机制等作出全面设计和布局,档案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出高校档案的育人功能。

  新时代,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高校档案育人实践。2017年,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以珍贵的历史档案激励全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为新时代高校档案工作及高校档案育人机制指明了方向;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档案资源成为全国各地统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践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抓手,高校档案育人功能得以凸显;同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2023年10月,习近平文化思想首次提出,指导新时代高校档案育人创新实践。

  第二,新时代高校档案育人的价值逻辑

  筑牢文化自信的必然选择。高校档案承载的既是一部高校历代师生共同创造、历经时代风雨洗礼的建校兴校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实现教育强国的奋斗史,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各个时期的时代缩影,折射出世情、国情和党情。坚持档案育人,有助于推动高校独特的校园文化元素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利于筑牢文化自信。

  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然举措。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校的根本任务、中心环节和立身之本,立德树人之“德”是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的集合,每一种“德”的实现都是个体观念层面的深刻转变。高校档案馆室是集中统一保管高校档案的机构,高校档案的收集、保管、开发利用的全过程,也是服务学校建设发展大局、服务科研教育管理,服务师生、校友的过程。新时代高校坚持档案育人,让学生接受优秀档案文化的熏陶,充分发挥档案馆室文化育人功能,将档案育人融入档案工作实践,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文化育人新格局,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培育大学精神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然要求。“精神”是人的主体性标识,“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精神”和“文化”密不可分,大学精神蕴含在大学校园文化中,是校园文化结构的深层要素。高校档案以最原始、最真实的样貌存储了一所大学教学、科研、管理等系列活动,记录了学校成长、发展、进步的历史足迹,承载着校园文化诞生、传承、发展的印迹。坚持档案育人,有利于促进师生增强档案意识,认同校园文化,形成共同价值观,自觉培养大学精神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第三,新时代高校档案育人的实践逻辑

  要持续拓展丰富内涵。加强知识型档案育人建设,通过相关档案文化知识的传播和普及,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档案所承载的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国史、党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在内的优秀文化内容。加强意识型档案育人建设,高校相关档案馆室要结合国家重要纪念日开展相关活动,将校史与党史、国史,校园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结合,促进主流意识形态在校园内的传播,丰富档案育人内涵。加强场域型档案育人建设,借助校园山、水、园、林、路等自然景观,高校档案馆室、校园文化地标等人文景观的设计等,对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大约剩余30%的内容被隐藏了
阅读全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