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是高频词之一。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也是每年全国两会最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它一头连着百姓“饭碗”,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饭碗”端稳了,日子才能安定、踏实、有奔头,就业稳住了,发展才能从容、坚定、有底气。要把促进就业创业作为呵护民生之举,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推动“稳就业”到“好就业”,再向“就好业”转变。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要落实完善政策支持,大力推动就业方式更多元、空间更广阔、结构更优化。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通过深入挖掘一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代赈等项目岗位,推介一批本地劳务品牌项目,精选推送一批创业项目,设立一批低门槛有保障的爱心岗位,开发一批城乡公益性岗位,让政策找到人,将岗位送上门。发展养老、托幼、健康等需求旺盛的城市服务业,发展夜间经济,通过平台经济实现大规模岗位创造,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提升灵活就业者与岗位匹配效率。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在政策、服务、金融等关键环节下功夫,构建全链条政策支持体系,让企业与劳动者双向奔赴、相互成就,共同沐浴“春风”。
服务无止境,枝叶总关情。春节假期后,正值务工人员返岗就业的高峰期,要用心用力做好返岗服务,助力更多务工人员顺利返岗就业,真正畅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通过开展“精准推送、上门服务、网络推荐”“点对点宣岗、面对面送岗、一对一荐岗”等组合发力的公共服务套餐,为外出务工人员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着力提升就业岗位推送的精准性,畅通就业渠道。强化就业保障,及时开展劳务协作对接,开展就业困难人员“一对一”帮扶,组织专员入企服务保障重点企业用工;针对务工人员“出行难”“就业难”问题,提供“一站式”直达输送服务,帮助务工人员安全、便捷返岗就业;对有集中出行需求的提供包车、专列、包机支持,让务工人员出家门就上车门、下车门就进厂门,努力做到输出地与输入地无缝对接,确保实现稳定转移就业。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x月xx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xx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揭示了就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彰显了党中央对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就业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有效应对各种压力挑战,推动我国就业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多次关注就业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就业工作并提出具体要求。国务院出台了《“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等专门文件。特别是近年来面对重大自然灾害、中美经贸摩擦、新冠疫情等冲击影响,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组合拳,把就业放在“六稳”、“六保”的首位,实现了就业局势总体稳定。新时代以来,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年均xxxx万人,农民工总量增至x.xx亿人以上,技能劳动者总量已超x亿人,在xx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就业规模显著扩大,就业质量稳步提升,为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深化对新时代就业工作规律的认识,积累了许多经验。习近平总书记用“八个坚持”作出概括:“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依靠发展促进就业;坚持扩大就业容量和提升就业质量相结合;坚持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坚持创业带动就业;坚持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坚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些经验十分宝贵,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必须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中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当前,随着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和增强,稳就业、促就业等一揽子政策落地落细发挥合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创造大量新行业新岗位,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持续完善,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我国就业基础不断稳固,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同时要看到,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相比、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比,就业总量压力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并存,就业领域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面临不少挑战和困难。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好就业问题、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作出重要部署,要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要求“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在这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对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出系统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做好当前就业工作,就是要紧紧围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这一目标任务,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自觉地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使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解决好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这一结构性就业矛盾,从破解“有活没人干”入手,解决“有人没活干”的问题;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加强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做好退役军人、妇女等群体就业工作;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就业公共服务制度,完善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制度,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加强市场监管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就业当作民生头等大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制度机制,增强工作合力。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根本举措。新时代新征程上,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促进就业更有力度温度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也是今年全国两会最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更积极的就业目标,体现了对民生的高度关切,传递出更大力度稳就业、强信心的信号。但就业领域一些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必须把解决群众就业问题放在更突出的位置。
打好政策“组合拳”。政策有力,就业才更有力度。在过去的一年,从中央到地方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稳岗返还政策持续实施,吸纳就业补贴延续拓展,形成了稳岗扩就业的系统性、全链条政策支持体系。要继续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打出稳就业政策“组合拳”,加强政策激励,充分释放政策红利,稳定就业存量、扩大就业增量,为劳动者铺就奋斗出彩之路,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做大就业“蓄水池”。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这为就业长期稳定创造了良好条件。要畅通部门之间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渠道,建立健全用工保障、政策落实等工作台账,按规定落实好减税降费、稳岗返还、就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惠企政策,为企业在发展上解忧、政策上解惑、帮扶上解渴,助力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要促进供需匹配、精准对接、针对性就业指导服务等一系列举措,促进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
优质服务暖人心。从包车、包机、包专列返岗到跨省招聘、劳务协作,“春风行动”等稳就业措施为劳动者送上暖心服务。当前,还存在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需要我们提供更好更多的就业服务。要利用市场化配置手段,建设各类产业园和零工市场,搭好供需桥梁,使劳动者有平台、有途径、有渠道就业。要打造“一站式”“不打烊”服务,优化就业创业环境。要因地制宜建立大学生见习实习实训基地,充分保障高校毕业生稳岗就业。要加大“劳动者驿站”、新就业形态法律服务中心等公益服务阵地建设,完善用工指导、争议处理等综合维权保障机制,推动新业态新职业健康发展。